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斗鸾-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依我说,就该把他们夫妻一道砍了才是,只砍老婆太可惜了。还有他们那闺女,小小年纪,长着一副狐媚样儿,成天在衙门前头抽抽答答地哭,引得男人们不安份!这样的父母养出来的女儿,肯定也是坏种子,合该一并砍了才干净呢!”

几个女人七嘴八舌地往知州衙门的方向走去,明鸾在路旁早已听得呆了。如果说前面她还没听出端倪来的话,后面连姓名都出来了,她哪里还会猜不到?分明就是宫氏那桩案子!难道说,官府终于发现宫氏的尸首了?沈家人确实杀了她?

明鸾心下一时乱了,忽然感觉到左臂一疼,有人紧紧抓住了她的手臂,她连忙回头一看,松了口气:“原来是你呀,小泉哥,我被你吓了一跳。”

崔柏泉脸色肃穆,四处张望一眼,便硬拉着她的手臂往自家方向走。明鸾被他拉了个踉跄,忙说:“你慢点儿,我自己能走。”他才放轻了力道,却仍旧紧拉着她的手臂。

到了崔柏泉租的小院,院里并没人,明鸾用力挣开崔柏泉,一边揉着手臂,一边张望四周:“你娘不在家吗?左四叔呢?衙门今天还没封衙呀?”

“我娘在隔壁人家做针线呢。平时舅舅与我有事要忙时,无人照看娘,雇人花费太大,况且眼下快过年了,谁也不肯上外做工,邻居有个大婶,是个寡妇,带着一双小儿女过活,便答应白天接我娘过去照看,一起做做针线,我们每月助她些米钱就是了。”崔柏泉再次拉住明鸾的手要她坐下,“你怎会在这里?你们一家不是走了么?我还听说你生了病,是被人背上船去的!”

明鸾干笑几声,讪讪地道:“我的病已经好了,因为有事忘了办,就回来看看。”顿了顿,“就是我二伯娘的案子。祖父人虽然离开了,但心里还是记挂着,二伯父很快就会回来的,到时候总要给他个交代不是?”

“你还哄我?”崔柏泉冷笑,“你才走了几日?走那天还病得要人背上船,如今不但折返了,还脸色红润活蹦乱跳的,你真当我好哄是不是?”

明鸾大力拍了拍自己的脸郏:“哪儿红润啊?这是冻的,你看仔细了!”

“行了!”崔柏泉挥挥手,“我知道你如今不比以往了,既然被赦免了,你便是将军家的小姐,自然瞧不起我这等落魄的小兵,也不乐意跟我说实话了。”

明鸾撇撇嘴:“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谁嫌弃你了?要我说实话也行,你可不能说出去!”

崔柏泉挑挑眉:“这么说,那日上船的时候,我见到的真不是你?那早就怀疑了,本来还想上前告别的,你母亲说你正昏迷着,我担心要问个仔细,她又说不出来。我就知道,你那病一定有问题!”

明鸾讪笑,陈氏的性子还真的很难说谎,更别提说得顺溜了,只得道:“我实话与你说,其实我提前几日就离开了!”

崔柏泉大吃一惊:“什么?!你这是……”

“我弟弟得了伤寒,你也知道。德庆这儿哪里有好大夫能治好他?”明鸾撇撇嘴,“就算有,也不愿意出诊。我是听说肇庆那里有个名医,医术极好,才想试试运气,就借口说我也过了病气,要在山上隔离,实际上是悄悄下山坐船去了肇庆。”她记起了郭钊曾经重金请来为曹泽民诊治的那位大夫。

崔柏泉半信半疑:“是么?那位大夫叫什么名字?”

马贵手下的人在肇庆城里打听消息回来后,曾经提过那位大夫的名字,明鸾便说了,还补充道:“他家那铺子好象是叫什么妙春堂,说是妙手回春的意思。我不知道他的医术是不是真的好,但架子很大倒是真的,听说要来德庆出诊,一开口就要一百两诊金。我哪里付得起?只好灰溜溜回来的,没想到才回来,就听说了家里人已经离开的消息。”

崔柏泉一脸恍然大悟状:“我道是谁,原来是他?这位大夫我也知道,医术确实不凡,就是诊金收得太贵了。从前舅舅也曾为我娘的病去请过他,可惜付不起银子,后来是好说歹说,请了他的大弟子帮忙开了个方子。我娘喝了照那方子配的药后,病情越发好转了。如今虽然很少开口,只是埋头做针线,但偶尔也能跟我说几句话,跟常人已没什么两样。”

明鸾干笑着点头:“原来他是真有本事的?大弟子都这么厉害了,早知道我也去找他的大弟子,哈哈哈……”她心里有些愧疚,知道自己不该隐瞒这位好友,但想到自己潜逃去广州做的那些事,又觉得还是不要太坦白比较好,便将这份愧疚小心收起。

她又问:“我方才在街上听说了我二伯娘的案子,已经定了沈家人的罪了?”

崔柏泉点头,正要与她说详情,忽然听得门上一动,吱呀一声,打开了,左四穿着官差服饰从外头进来,三人照了一面。

左四脸色变了,肃然喝问:“你怎会在这里?!”

第六十一章判决

左四是官差,明鸾因偷跑的事,自己先心虚了,脸上便先带了讨好之色:“左四叔,您回来了?都快过年了,您还这么忙,真是辛苦了。”

左四眯了眯眼,瞥了瞥崔柏泉,不动声色地反手关上门,还上了门栓。

明鸾心里有些发毛,忙解释说:“家里人惦记着二伯娘的案子,我就自告奋勇回来打听打听。”边说还边冲崔柏泉使眼色,暗示他帮自己一把。

崔柏泉却只是微微一笑,对左四道:“舅舅,那天被人背上船的果然是假的,明鸾早就不在德庆了。她家小兄弟病重,在这里找不到好大夫医治,她便去肇庆那边碰碰运气,没想到却跟家里人走岔了。”

明鸾呆滞地瞪向他,万万没想到他转身就把自己给卖了。果然方才不跟他说实话是对的吗?

但左四听了崔柏泉这话,脸上的神色反而放轻松了些:“是么?她都跟你说过了?”

“说过了。”崔柏泉笑道,“说来也巧,您道她找的是哪位大夫?就是妙春堂那一位,结果人家开口就要一百两诊金,把她吓回来了。只是她不知道妙春堂的大弟子医术也极好,因此白跑了一趟。”

左四笑了笑:“原来是他,那倒也难怪。当初我去找他时,他还只是开了五十两银子的价码,这才不到半年,已经翻了一倍了么?”

明鸾慢慢回过神来,悄悄打量这对舅甥的神色,猜想自己大概是过关了,便暗自庆幸先遇上的是崔柏泉,反而先让她想好了借口。虽然军户子女偷跑去外地也是有罪的,但左四本人也是个不守规矩四处乱跑的,他身上的把柄不比自己少,未必就真的会追究这点小事吧?于是她脸上也有了笑容:“那位大夫只对你们开了五十两?足足比我少一半呢,那时候我身上也就只有几十两,要是他也开这样的价码,也许我就答应了。”心中却在暗暗感叹,那位大夫的价码想必就是五十两,只是郭钊财大气粗,才给人翻了一番。

左四随意地拍了拍身上的衣裳,拍下一堆灰来,漫不经心地道:“你还好意思笑?若不是你家已经遇赦,这点小事报上去连卫所都不会管,你当我就这么容易放过你了?”

明鸾立时狗腿地上前摘下毡帽,一边替他打着身上的灰,一边讨好地说:“左四叔您就别吓唬我了,我年纪小,胆子小,经不起吓,您这么一说,我就害怕得腿都走不动路了。您就看在我一向乖巧恭顺的份上,饶了我这一回吧。”

左四做出一个想要吐的表情:“行了,你也好意思说自己胆子小?才多大的岁数,还是个姑娘家,居然就敢独个儿往肇庆跑了,你这样都叫胆小,豹子胆又算什么呀?”

明鸾眨眨眼:“左四叔您身体不舒服吗?是不是刚才在外头吹了风?快进屋暖和暖和去,我给您煮碗姜汤去去寒气?”

左四头疼地揉了揉额角:“你家里人是怎么回事?明知道你去了外地,也不说等你几日。如今他们走了,留你一个在这里,可怎么办呢?总不能叫你一个小姑娘独自上路去找他们吧?”明鸾不能跟他直说家里人都以为她在广州,大概是打算顺路去会合,因此压根儿就没想过会走岔了,便小心地道:“他们大概有托人给我捎信吧?我还没回九市,因此没看见。再说,茂升无还有伙计在这里,总能找到人照应我的。说来奇怪,茂升元管事的人居然走了,听说是知州大人在为难他们?”

“那事儿我也听说了,几个伙计胆子也太小了些。”左四不以为然地道,“知州大人这几日正忙着呢,哪里有功夫去管他们?再说,如今德庆越开越多的蜡染作坊、丝绸作坊、果园和桑园,都要靠两个大商号帮着把货销出去,如今听说华荣记的掌柜家里有急事,人已经走了,生意也停了下来,若连茂升无的人也要赶走,这里的百姓怎么办?知州又不是傻子,这种自断臂膀的事断不会做的。”

明鸾忙道:“如果平安无事,想必年后就会回来了。如果知州大人真的不计较,那自然最好不过。茂升无在德庆经营了好几年,就这么抛下辛苦积攒的产业也太可惜了。”

左四点点头:“你见了你外祖家的人,多帮着说说好话,让茂升无的人尽快回来吧。如今消息是还没发散出去,只有官府和几个熟悉些的商家听说了,万一叫外头的百姓们知道,一定要出乱子的。你们家虽然得了特赦,已经不必再在此地苦熬了,但好歹也相处过几年,就当看在往日的情份上,让百姓们安心些吧。”

明鸾见他说得郑重,忙道:“左四叔放心,若没什么特殊情况,谁也不会看见有银子都不去赚的,况且茂升无在这里做的几乎是独门生意。”

左四听了,也不再多说,崔柏泉劝了他们进屋坐下,明鸾又殷勤地煮了开水泡茶,问:“方才左四叔进门前,小泉哥正跟我说我二伯娘的案子呢。听说已经查出来了,真是沈家人下的手?”

左四点头道:“确实。这案子是知州衙门那边查出来的,我们因柳大人高升,要交接公务,就没过问,但我跟那边相熟的衙役打听过。据说是沈儒平受不住刑,招出当日章二太太确实去过他家,只是不慎自己跌破头伤重而死,沈家夫妻生怕惹事,就把人悄悄运到邻居家的后院埋了起来。那后院已经荒废数年,主人一向不管,加上又是大雨天,外头没人,竟叫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做成了。知州大人知道以后,便命手下的官差们去那户人家的后院挖尸,没想到居然撞上沈儒平的老婆在挖坑,脚边还有两具新的尸体!你道这死的两个是谁?居然是李家母子!”

明鸾大为讶异:“李家母子?哪个李家?东莞那个吗?”

“就是东莞那边的李家,死的就是沈儒平的三姐和亲外甥李云飞。他们本是东莞的军户,按理说是不能过来的,也不知为何会出现在本地。后来我听衙门里一个相熟的门子说,前些时候柳大人还在这里时,曾经因他侄儿要娶沈家女儿的事,亲自到沈家去教训侄儿,就遇上过李家母子。只是当时他不知道他们是什么身份,也没理会。可见李家母子到德庆已经好几天了,可是东莞千户所并未行文德庆千户所,他们应该是私逃过来的。”

明鸾想了想:“李家母子来了,那其他人呢?我记得他家人口不少。”

“只有母子俩过来了。据沈儒平的老婆招供,说是李家老太太和李家老爷都死了,他家女儿本来是给了一个总旗做妾的,还挺得宠,但那个总旗前不久死了,他家女儿叫大妇带回老家去了,只剩下李沈氏与残了身体的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