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斩邪-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往武平县,陈三郎也不预先告诉陆清远,便装而行,身边两个伴当,都是军中挑选出的英勇甲士,武艺精湛,算是保镖。他们两个,一个名叫“阿武”;一个叫“大魁”,是从小习武的武夫,后来从军,跟了江草齐,立下不少功劳,如今已是军中卫长。

    这次陈三郎出行,江草齐不放心,特意让他们两个跟随,负责安全。对于两人而言,这也是一次不错的机会,表现得好,直接成为陈三郎的心腹,日后前程不言而喻。

    其实陈三郎更喜欢一人行走,书生意气,仗剑江湖,不亦快哉!事实上他以前都是如此,连书童都没有一个,跟随最久的,当是蟹和,这厮可是妖身来着。

    可惜蟹和不在,否则的话就不用阿武大魁了。陈三郎身上藏有秘密,并不愿在人前表现得过于惊世骇俗。他一路习武练剑,既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是为了掩饰。

    晨曦熹微,三骑驰骋,离开了府城,直奔西南方向而去。待奔出百余里后,陈三郎放缓了速度。

    这次出行,有着多重含义,无需太赶。一路缓行,还可巡察乡野,体会风土人情。毕竟入主府城后,其实下面很多地方他都没有去过。只可惜当下冬天大寒,野外萧条,难得见到些行人。

    这般气候之下,寻常人家若无事,谁愿意出来挨寒受冻?窝在家里头烧炭取暖,不知多舒服。

    难见行人,却也没遇到冻僵在路边的难民,足见安排工作做得到位,几乎所有的难民都得到了比较稳妥的安置,才没出现“路有冻死骨”的状况。

    对此,陈三郎暗暗点头:收获民心,任重道远,细微处见真章,当民众口口相传,便如细雨润土,点点滴滴,可成涓流。

    陈三郎深有感悟,皆因每天做起功课,脑海古书崭然,无数气息喷薄,其势简直可称为“蜂拥”。

    一府如此,日后若有机会,得一州之地,那岂不是“磅礴”了?

    心想之,欣然向之。

    一路无话,这一日进入到武平县管辖地区。

    崂山府六大县城中,以武平县最为贫瘠落后,皆因此县地貌多山少地,产出微薄,税赋稍稍重些,管辖民众便苦不堪言,纷纷逃亡。久而久之,县里人口大大减少,更增艰苦。

    陈三郎也是从情报讯息中得知此县情况,当其时陆清远来投,陈三郎稍作思虑,便做出让陆清远来武平县担任主事的决定。

    这是蕴含着考核之意。

    陆清远和自家一样,都是新科进士出身,之前并无任何管理得经验,而陆清远遭遇战祸,举家逃亡,后躲进梅花谷中,遭遇此打击后,从此颓废。虽然下定决定出山投靠,但实地里是否能称职做事并未确定。只有在武平县这样差劣的地方干出名堂来,才能够证明其堪大用。

    如今陈三郎来到武平县里,一路仔细观看,见此地果然是穷山恶水,道路崎岖。

    不过第二天,三人在去往县城的路上,看到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却是有数以百计的人在前面干活,修路。

    这些人衣装简陋,反正不管什么,三五件烂衣服套穿在身上,尽量穿得厚实,籍此御寒。他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有锄头,有铲子,有铁锹等,在不断挖土填泥,又有割木取材的,很是忙碌。

    修路是好事,记得有句老话叫“要致富,先修路”。

    武平县山多,矿藏也多,陆清远主事以来,便抓住这一点,不断发动民众上山挖矿。矿藏挖出来,就得运输走,没有好路的话,得靠人力挑担,十分吃力,效率也不高,但有大路通达即可改变这个局面,能够用车,一大车矿藏,比好几个人挑担都要多得多。

    现在这些修路的人,应该都是流民来着,陆清远能想到让流民来修路,确实不错。搁在以前,武平县内人口稀少,很难组织这么多劳力来做事。流民来了,倒让这问题迎刃而解。一来流民有口饭吃,不会饿死;二来县里也得了劳力。

    听见马蹄声响,不少劳作的人纷纷抬头,目光中带着惊诧。

    马匹乃奢侈之物,这些民众生逢战祸,听到马蹄声都有些心惊胆战,因为蛮军横行,其中不乏铁骑践踏。三番几次,这心里都形成条件反射了,听到马蹄声赶紧观望,若是大队人马杀到,立刻逃走。

    人群有些骚乱,惊动了监工的管事,他带着数名老兵赶紧迎过来,拦在陈三郎三人面前,疑问:“这位公子,你们是?”

    陈三郎微笑道:“我们是过路人,要去往县城的。”

    听着口音,那管事心里泛起嘀咕:“你们去县城做什么?”

    “去拜会县城陆主事。”

    闻言,那管事顿时放松下来,笑道:“公子莫非是主事大人的好友?主事大人不在县衙,他就在此地。你且稍候,我让人去禀告。”

    说着,挥手吩咐一名老兵去了。
………………………………

第四百二十八章: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陆主事在这?”

    陈三郎一愣,倒是没有想到。今日天气寒冷,看着就想下雨,陆清远不在县衙呆着,却守着这工地,实在跟印象中的颇不相同。不管如何,其都是出身大家族的富家子弟,清高读书人。修路又不是十分要紧的工程,正常而言,派遣个监工管事在此,足矣。

    那管事琢磨不透陈三郎的身份,笑着道:“公子有所不知,我家主事大人自从上任,各地工事都是亲力亲为,在外面的时间可比在县衙的时间要多得多,民众们都叫他做‘陆外跑’呢。”

    听到这个绰号,陈三郎哑然失笑,问道:“他不坐镇县衙,如何审理事务?”

    管事回答:“咱武平县,穷乡僻野,日常之际,并无什么大事发生。最大的事,就是陆主事上任,带领我们挖矿冶炼,算是能吃上饭了。”

    陈三郎点点头,若有所思。

    这时已接近响午时分,到了饭点,就有人挑担着一桶桶的食物过来,桶面盖着盖子,还用棉布裹住,用来保温。到了近处放下来,打开铁桶,里面或是稀饭,或是馒头,以及一些咸菜之类,并无肉类。

    武平县生活艰苦,有一口吃的,有粥水米饭,已经算是极好的待遇,谁还敢去想吃肉?即使太平年间,寻常人家十天半个月也就吃那么一回肉而已。天天有肉吃的,只有乡绅大户才有条件。

    干活的民工们纷纷拢聚过来,但并不拥挤争抢,而是井然有序地排列起队伍,由此可知,这是经过管理约束的成效,否则的话,场面定然不会如此。

    陆清远上任不久,但已表现出不俗的治理能力,确实不错。

    陈三郎问管事:“管事,我们一路奔走,干粮都吃完了,正感到腹饥,可否打些稀饭吃,暖暖肚子?”

    那管事一听,怔了下,他倒不是觉得以陈三郎三人的行头,不该想吃这些东西,而是陆清远有规矩在,不许浪费半点粮食。

    这年头,粮食就是天,每天给工地人吃的,都是定量,该多少斤就多少斤,而分拨给工人的,也基本是均量。那么,要是给陈三郎三个吃了,必然就少了三份的量,这可不好办。

    这管事正在琢磨该如何回答,那边马蹄声响,回头去看,正看见陆清远骑马过来。

    武平县有马,不过数量不多,也就十来匹这样,其中只有三四匹健马,用来传信报讯的,陆清远所骑,还是一匹老马,无法奔驰得很快。当然,没有什么急事,也不必驰骋急赶。

    见到他来到,那管事松了口气,赶紧迎上去。

    陆清远抬头就看见陈三郎,心里一个突,翻身下马,动作颇为矫健,疾步上来,低声道:“公子,你怎地来了?”

    却不敢声张,就怕走漏了风声,会给陈三郎招惹麻烦。

    陈三郎乃一府之主,身份非同小可,关系紧要,其便衣而至,本身就不符常理,存在危险。

    “难道,他是来巡察的?”

    第一时间,陆清远就想到了这点。不过他也不担心,其任武平县主事以来,自问勤勤勉勉,踏踏实实,并无失职之处。

    陈三郎打量着他,见他面皮都黑了不少,脸上颇有风霜之色,应是长期在外面奔走所形成的,身上穿着厚实的棉袄,显得有些臃肿,戴着棉帽,连两耳都裹住。

    这幅样子,与过往印象大相径庭。

    记得在京城第一次见他,意气张扬,年少轻狂,不可掩饰;第二次就是梅花谷里,浑身酒气,双目无神,面皮青白,显得颓丧;再看现在,自有沉稳之气,留起了短须,虽然稍显瘦削,但眸子里都透着精神。

    人生一世,最重要最讲究的,就是得有一股精神。没精神,整个人都会废掉,浑浑噩噩,甚至行尸走肉般。

    毫无疑问,走马上任,陆清远在武平县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找回了他曾经失去的精神。

    其实陈三郎任命各人到下面县城主事,甚为自由,并不过多干涉,这样的条件环境下诸人才能尽施才能。

    陈三郎一向如此,不管内外,不管上下,对待周分曹江草齐他们,也是这样。

    天下何其大,一人之力,即使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囊括无漏。所以御下有法,知人善任,一言以蔽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清远不必惊奇,我只是路过罢了。”

    陆清远闻言,不明所以,只是他性子谨慎,也不多问。

    陈三郎笑道:“我赶路腹饥,正想弄点吃的。”

    陆清远忙道:“我们回县衙吧,不用多久即可吃饭。”他又不是不通人情的老顽固,陈三郎远道而来,不管如何,县里肯定得宴席招待。

    陈三郎淡然道:“清远何必舍近求远,此地不是有粥吃,有馒头嘛,有这两样,即可。”

    陆清远赶紧道:“那怎么行?”

    陈三郎却不管,走过去取了碗筷,就打了碗粥,拿了个馒头,自顾吃起来。

    阿武大魁两人有样学样,这一路来,陈三郎毫无架子,他们都习惯了。

    陆清远见着,也无办法。

    那工地管事当然不会说什么了,他心思玲珑,多少明白对方来头不小,只是没想到陈三郎他们居然真得在这里吃起午饭来。诚如陆清远所言,花费点时间赶到县衙,一顿酒肉少不了,而工地上的吃食,会好到哪里去?粥眯泛黄,馒头面带黑,颇为粗劣。

    难道,真得饿到不行了?可看样子,并不像。

    很快,一碗粥一个馒头入肚,陈三郎用袖子擦了擦嘴,意犹未尽的模样,说道:“如此,谢清远一粥招待,我等走了!”

    “什么?”

    陆清远惊诧地道:“公子,不是去县衙吗?”

    陈三郎笑道:“管中窥豹,足见一斑,你在武平县,做得很好,我还有事,就不去县衙了。”

    说着,翻身上马,得得得,真得走了。

    阿武大魁两个赶紧上马跟上。

    后面陆清远犹待在那里,实在没想到陈三郎竟真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时间脑海都有点晕,不知该如何说好。

    那管事也听出来了,能让陆主事称呼“公子”的,除了府城那位还有谁?不禁一个哆嗦:“哎呀,刚才傻了,我怎么不帮他盛粥呢?实在太笨了……”
………………………………

第四百二十九章:王爷遇刺,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