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仙宝-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然,有人开口道:“你也是来收东西的?”
“……是。”祁象果断点头,暗赞那人真是醒目,也省得他绕圈子。
一旁,几个古玩贩子急了,为首的那个曹大哥,当机立断,急声叫道:“他……他,他是我们伙伴……”
“哦?”一帮村民很自然的看向祁象,等待他的回复。
祁象笑了,眼睛充满了狡黠之色:“我和他们,不认识,不是伙伴。”
“……靠!”
曹大哥怒了,刚才谁眼巴巴的来拜码头的,怎么一转眼就翻脸不认人了。如果听到了他的心声,祁象肯定明确的告诉他,什么叫做此一时,彼一时。
“不认识,那就好办了。”
与此同时,中年人板着脸,走向那几个古玩贩子,然后指着村口道:“你们几个,现在可以走了!”
“凭什么?”有人一呆,本能的叫了起来。
“因为我们村,不欢迎你们。”中年人冷酷无情道,他很生气,要不是这几个人,说是要淘什么旧货,也不至于差点酝酿一场灾祸。
要是真出现什么意外,他这个村长恐怕就要干到头了。不对,或者说,他就直接横尸在破庙之中,也不需要再担心什么身后事。
一联想到这可怕的结果,中年人自然十分后怕,进而产生一肚子的邪火。邪火憋着,肯定要发泄出来。几个古玩贩子,就他被认定为罪魁祸首。
好吧,哪怕是迁怒,也活该几个人倒霉。谁叫他们乱喊,才导致了一帮村民蜂拥而上。不拿他们撒气,难道责怪自己么?
人嘛,最容易原谅的就是自己了,一帮村民很容易忽略了自己的过失,直接把账记在几个古玩贩子身上。现在村长出头了,一个个人自然是怒目而视,甚至有还有冲动的,直接抄起锄头恐吓……
“你们干嘛,想干嘛!”几个古玩贩子吓了一跳,连忙踉步后退。
“你们自己不走,就不要怪我们乱棍轰你们走。”
一个青壮斥喝道:“你们几个灾星,快滚……”
“滚!滚!滚!”
旁人齐声附和,乱蓬蓬的敲打锣鼓、竹棍。
几个古玩贩子脸色一白。不过也清楚乡村百姓的民风彪悍,和他们讲道理,绝对是自找苦吃。当下,他们狠狠瞪了祁象一眼,就立刻灰溜溜逃窜走了。
此时,村民仿佛打了胜仗似的,个个欢声笑语,喝彩连连。对于他们来说。赶走几个古玩贩子,根本不叫什么事。
作为洛邑神都百姓。一帮村民没少接待古玩收藏家,很清楚只要他们在古庙挖到了东西,一放出风声去,肯定有大批的淘宝人纷至沓来,也不差现在的几个人。
赶走了“恶客”。中年人十分满意,然后转头道:“你们几个人去看看,刚才那些家伙到底发现了什么东西。”
“我去拿……”几个年轻人冲了上去。
其他人却学乖了,远远站在一边等待,不凑这个热闹。
“村长,是钱……”
一会儿,几个年轻人兴冲冲回来,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堆钱币。到了宽阔的地方。大家才一同围了上去观望。
一枚枚钱币,有些沾了泥灰,有些则是生锈了,看不清楚原本模样。不过也出乎意料,这些钱币。并不是圆形的方孔铜钱,而是实心的硬币。
“哎。现代的硬币么?好像不怎么值钱呀。”那人很失望。
“……看起来,好像民国年间的大洋。”
忽然之间。有人开口提醒。唰的一下,一帮人就朝他看去,才发现开口提醒的。那是他们的救命恩人——祁象。
中年人连忙把围在身边的村民推开,然后拿着几枚钱币走到了祁象面前,笑眯眯求教道:“小哥,你说这是大洋?”
“挺像的……”祁象不确定,伸手道:“我能看看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直接把几枚钱币递了过去。
祁象一接过来,就感觉这些钱币的分量不轻。当然,也不排除由于钱币沾了泥锈,有不少附加分量的缘故。
他用指腹抹去一枚钱币表面的泥锈,隐约看到了钱币上的一些纹理图案。
“嗯,的确是大洋。”
祁象认真的辨认,确定道:“不过,并不是常见的袁大头,而是鹰洋。”
“鹰洋?”
中年人愣了一愣:“那是什么玩意?”
“墨西哥鹰洋。”
祁象笑着解释道:“晚清民国年间,外国钱币大量涌入中国,其中以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最多。”
“这些钱币,再上清政府自己铸造的龙洋,还有民国年间袁世凯发行的银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袁大头,以及南京政府发行的孙小头……”
祁象娓娓而谈:“民间把这些钱币,一律统称为大洋。”
“也就是说,这是外国的钱币。”
中年人懵懂点头,然后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值钱么?”
“哈哈,这个不好说。毕竟墨西哥鹰洋,也有许多的版本。版本不同,价格也不一样。不过毕竟是民国年间的东西,在袁大头发行之后,又逐渐被取代了,数量也算比较少。”
祁象沉吟道:“所以就算是普通的版本,也应该能值个两三百块钱吧。”
“才两三百块……”中年人自然失望。
“这里有几十枚鹰洋,你们用酒精清洗干净之后,再去专门的古玩店铺找专家鉴定一下,说不定有珍贵类别的。”
祁象笑道:“要是运气好,有一枚是罕见的版本,价格能破万的……”
中年人闻声,眼睛顿时一亮,然后急声道:“快快快,把钱币都收好,回头再慢慢的清洗干净,不要弄丢了。”
祁象笑了笑,趁机问道:“这是民国年间的土地庙么?”
“应该是……”
中年人让村民把钱币都收好,才转身回头道:“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建国之后曾经荒废过一段时间,作为村里堆放木柴的地方。”
“后来开放了,村里才重新请土地爷回来,点上香火……”中年人很感慨:“一晃就三十多年过去了,岁月不饶人啊。”(未完待续)
第168章庙宇钱,夹墙空砖!
PS:今天的第二更,七夕不出门,还宅着码字,很给力了。有多少月票,死命砸下来吧,求支持。
“一百多年的古庙……”祁象眼中透出了感兴趣之色:“那么庙宇之间,肯定不仅是墨西哥银洋而已,肯定还有别的东西。”
“对啊。”
在祁象的提醒下,中年人立即反映过来,高声吆喝道:“都别看热闹了,快去继续挖,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东西。”
有了收获,算是开门红。一帮青壮也很兴奋,立即提起锄铲,就要行动起来。
“等等……”祁象突然伸手阻拦。
“怎么了?”中年人有些惊疑不解:“小哥,有事?”
“也没什么事。”祁象笑道:“我只是想说,其实挖掘这些东西,也有一定的窍门,不需要漫无目的地搜索,这样很没效率。”
“啥?”中年人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立时笑道:“小哥,听你这样说,是不是懂得一些门道?”
“多少知道一些。”祁象承认道:“毕竟掏宅子久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古人嘛,藏东西的地方,就那么几个。特别是庙宇祠堂,东**在哪里,更是很讲究,忌讳很多,不能随便的放置,免得冲撞了神灵。”
“对对对,是要讲究,肯定要讲究。”中年人深以为然,然后笑眯眯道:“小哥,那你能不能指点我们一下啊?”
“没问题!”祁象爽快答应,然后走到了倒塌小半的破庙旁边。指着屋梁道:“你们先不要管那些砖瓦碎片,当务之急,还是把横梁拖出来,在犄缝夹角之中,应该有东西。”
中年人似惊似疑,不过口中却不慢,叫唤道:“来几个,搭一把手。”
他亲自出马。把一些瓦片揭开,然后与几个青壮一起使劲。小心翼翼把粗长的横梁木给挪了出来,搁放在平坦的空地中。
与横梁木衔接的地方,也钉了一块块木板。主梁一动,那些木板就跟着倾斜,然后众人就听见叮咚几声。似乎有什么东西掉落了下来,砸在了砖瓦上。
有人凑过去一看,顿时喜出望外:“铜钱,是有孔的铜钱。”
“快拣起来……”中年人一听,顿时咧嘴欢笑。他的见识也不差,自然知道有些铜钱的价值,绝对远在大洋之上。
在一帮村民忙碌着捡拾铜钱的时候,祁象的注意力却集中在这一根横梁上。
他细看之后。发现主梁木表面发黑焦乌,应该是常年被香火烟熏的结果。也是得益于此,以至于梁木没有什么虫蛀腐烂的痕迹。
“不知道这是什么树种……”祁象侧眼观摩,可是覆盖在梁木上的灰尘太厚,根本看不到木纹。也不好判断。
“村长,这钱好像不对啊。”
忽然之间。有村民叫嚷道:“很奇怪的钱,反常啊。”
“什么?”
中年人闻声。自然愣了一愣,急忙走过去观望:“哪里反常呀?”
“村长,你自己看吧。”
一个村民。顺手把一枚铜钱递过去,顺便示意道:“这里,还有这里,文字不对,纹饰更加奇怪。”
作为神都子民,村民的见识也不算差,最起码对于各个朝代的一些铜钱,也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他一对比,就发现端倪了。
一般来说,正常的铜钱,或者说大众常见的铜钱,都有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某某通宝,或者某某重宝,或者某某元宝。
反正就是根据历代皇帝的年号来命名铜钱,什么康熙通宝,乾隆通宝之类的铜钱,恐怕已经让人耳熟能详。
可是现在,中年人低头一看,发现手中这一枚铜钱,不是什么通宝,而是一面光背无字,一面有星月纹饰,又有四字阳文印刻。
“财源广进?”
中年人辨别文字,若有所思道:“难道说,这是花钱?”
所谓的花钱,与现代的纪念币类似,只是铸成钱的样式,实际上并不具备流通的功能。花钱属于古钱币的一个重要分支,按照用途可以划分几大类,分别为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类。
中年人手上的这枚花钱,应该属于吉语类花钱。
“这可是好东西啊。”
中年人作为村长,见识也高明了不少,顿时笑开怀道:“这种花钱,比什么通宝之类的钱币,更值钱呢。”
“真的?”几个村民多少有些怀疑。
“……算了,不和你们说。”
看到有人质疑自己,中年人有些不高兴,转身招呼祁象:“小哥,你是这方面的行家,告诉他们,我说的对不对。”
祁象走来,好奇道:“什么对不对?”
“你看,这是不是花钱?”中年人把东西递去。
祁象瞄了一眼,就点头道:“算是花钱吧,不过准确的说,这应该叫庙宇钱,或者供养钱、香火钱,也可以归类于花钱之列。”
“庙宇钱?香火钱?”中年人愣了一愣:“还有这说法?”
“有啊。”祁象立时笑道:“这种钱币,其实也算是瑞物。古代的皇帝崇信佛道宗教,为了表示供养之意,所以特地叫人铸了一批金质的钱币,供奉在佛寺道观之中。”
“所谓上行下效,皇帝开了这个头,民间百姓自然跟风。金质的钱币,肯定是铸不了,但是铜质的钱币,还是可以胜任的。”
祁象解释道:“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股风潮。但凡新庙初立,百姓就自发铸成投放在庙宇之中,以祈得神明庇佑。”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香火钱大多数散遗了。剩下一些。夹在墙角屋梁上的,与其说是庙宇钱,不如说是风水厌胜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