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诗鉴赏大典-第4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湘驿女子的姓名、身世已不传,只能从她留下的这首诗中,窥见其生活的片断和诗才之一斑。 
  全诗四句,二十字,描写一个失去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心灵上的痛楚。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模声绘色,形象鲜明,艺术概括力很强。 
  首句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 
  “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描写秋色的名句 ,然“红树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着一“醉”字,把“红树”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用字精炼,以少总多。 
  第二句“碧溪弹夜弦”,也写得情韵萦绕,优美动人。白昼消逝,夜幕降临,碧蓝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好像有人在轻轻拨动着琴弦。夜色如水,如何能不动人情思?这里,“碧”是个诉诸视觉的颜色字。 
  在一般的夜晚,是无法分辨水色的。只有凭借天空的明月,身临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见得真实,辨得清楚。 
  “弹”字下得也很妙。它不仅写出溪流富有音乐般的诗韵,而且以动衬静,把一个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诗虽未写月,却自有一轮明月朗照;未写人,却有一个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写情,却有一缕悲哀寂寞的情丝,从“夜弦”的曲调中轻轻流出,如泣如诉,萦回耳际。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写法 ,笔墨精当 ,含蕴丰富,读来余韵袅袅,富有情趣。 
  接着,“佳期不可再 ”,陡然一转,直言不讳地 把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 
  原来她是位失恋的女子 ,曾有过幸福的爱情 ,而现在,“佳期”却一去不复返了 。可是这位多情女子还 像过去一样热恋着爱人。在枫叶如醉、碧溪夜月的环境中,她徘徊着,回忆着,祈望着,等待着,从原野来到溪边,从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寥寥五字,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绝望的深渊。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回答是: 
  “风雨杳如年”。风雨如晦,度日如年,未来的日子是渺茫、悲凉、凄迷的。如果我们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社会“风雨”的话,那么这诗所写的爱情悲剧,就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安邑坊女诗鉴赏 
  生平简介 
  安邑坊女,生平不详。 
  幽恨诗 
  安邑坊女 
  卜得上峡日, 
  秋江风浪多。 
  巴陵一夜雨, 
  肠断木兰歌。 
  安邑坊女诗鉴赏 
  杨慎认为:“诗盛于唐 ,其作者往往托于传奇小 说、神仙幽怪以传于后,故其诗大有绝妙古今一字千金者 。”(《升庵诗话》卷八)随后他“试举一二” 时,第一例就是这首《幽恨诗》。此诗作者姓名已佚,旧说荒诞,多谓“仙鬼”。 
  其实依据诗作本身与有关传说 ,大致可以推测, 诗中主人公当是巴陵(今岳阳)一带的女子,诗的内容是抒发“幽恨”之情,诗的情调颇类南朝小乐府中的怨妇诗。 
  诗开篇就写一个占卜场面。卦象呈示的很不吉利: 
  上峡之日,秋江必多风浪。这里谁占卜?谁上峡?均无明确交代。不过读者可以想象:占卜的是诗的主人公——一位幽独的女子,而“上峡”的却不是她自己,应该是与她关系密切的另一角色 。从“幽恨 ”二字可以推断,这个角色或是女子的丈夫。那人大约是位“重利轻别离”的商贾,正从巴陵沿江上峡做生意去。 
  上水,过峡,又是多风浪的秋天,舟行多险。这位巴陵女子的忧虑,只有李白笔下的长干女可相仿佛: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氵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一种不祥的预感驱使她去占卜,未料得到了一个使人心惊肉跳的回答。 
  这两句写事,后两句则重在造境。紧承上文,似乎凶卦应验了 。淫雨大作,绵绵不绝。“一夜雨”意 味着女主人公一夜未睡。听着帘外潺潺秋雨,她不禁唱出悲哀的歌声。南朝乐府的“木兰歌”,本写女子替父从军,但前四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此处活用其意,是断章取义的手法。那幽怨的女子既无法安睡,又无心织作,惟有长吁短叹,哀歌当哭。雨声与歌声交织,形成分外凄凉的境界,借助这种气氛渲染,形象地传达了巴陵女子思念、担虑和怨恨的复杂情感。诗正写到“断肠”外,戛然而止,像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余韵不绝。            
太上隐者诗鉴赏 
  生平简介 
  太上隐者,生平不详。 
  答 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 
  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太上隐者诗鉴赏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概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传说中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 ,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 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像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极有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 ”的山中 ,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 ”。这里当含有双重意思 :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 ,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 “山僧不解数甲子 ,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 不知今是何世之意 ,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束 。到此,“太上隐者”的形象完 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 ,有余味难 。”(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 ,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 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使人产生“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无名氏 
  初渡汉江 
  无名氏 
  襄阳好向岘亭看, 
  人物萧条属岁阑。 
  为报习家多置酒, 
  夜来风雪过江寒。 
  太上隐者诗鉴赏 
  这首写风雪渡江的诗 ,用极古简的笔法 ,绘出一幅饶有情致的图画。首句点出地点,诗人正“渡”的是汉江环绕襄阳、岘山的一段,这同时也是写景,淡淡刻画出岘山的轮廓,在灰色的冬晚天空背景衬托下 ,岘亭的影子显得特别惹眼和好看 。次句点节令(“岁阑”),兼写江上景致。由于岁暮天寒,故“古道少行人”。然而“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反而增添了一种诗情画意。三句是寄语逆旅主人备酒,借此引起末句“夜来风雪过江寒 ”,于是读者看到: 江间风雪弥漫,岘山渐渐隐没在雪幕之中,一叶扁舟正冲风冒雪过江而来。末二句用“为报”的寄语方式喝起,使读者立即进入角色,不仅看到一幅天生的图画,而且感到人在画图中。 
  说它如画,似乎还远不能穷尽此诗的好处。虽然这位佚名诗人无一语道及自己的身份 、经历和心情, 但诗中有一股郁结之气入人很深,读后经久难释,读者对诗人不曾言及的那一切似乎又了解得很多。 
  襄阳这地方,不仅具有山水形胜之美,历来更有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才子,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晋代的羊祜。史载他镇守襄阳,务修德政,身后当地百姓为他在岘山置碑,即有名的“堕泪碑”。诗的首句说“襄阳好向岘亭看”,难道仅仅是就风光“好”而言么?那尽人皆知的羊公碑,诗人是不会不想到的。而且,诗越往后读,越让人感到有一种怀古之情深意境中。前面提到岘山“岘亭”,紧接就说“人物萧条”,难道又仅仅是就江上少人行而言么?细细含味,就感到一种“时无英雄”的感叹盘旋句中。 
  “习家池”乃襄阳名胜之一。在那注重名士风度的晋代 ,“习家”曾是襄阳的望族,出过像习凿齿那 样的大名士。在重冠冕(官阶爵禄)压倒重门阀的唐代,诸习氏自然是今不如昔了。第三句不言“主人” 
  或“酒家”,而言“习家”,是十分有味的。它不仅使诗中情事具有特殊地方色彩,而且蕴含浓厚的思古情绪,一种“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油然而生。怀着这样的心情,所以他“初渡汉江”就能像老相识一样“为报习家多置酒”了。何以不光“置酒”而且要“多”?除因“夜来风雪过江寒”的缘故,而联系前文,还有更深一层涵义,这就是要借酒杯一浇胸中块垒。这两句写得颇有情致,开口就要主人“多置酒”,于不客气中表现出豪爽不羁的胸怀。 
  于是,在那风雪汉江渡头如画的背景之上,一个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越来越鲜明地凸现出来。 
  就像电影镜头的“迭印 ”,他先是隐然于画面中的, 随着我们对画面的凝神玩赏而渐渐显影。此人似乎忧心忡忡而举措落落大方,使人感到尽管他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却没有儒生的酸气,倒有几分豪侠气。这大概是一个落魄的有志之士吧。他别有怀抱,却将一腔感慨愤疾,以淡语出之,诗的风格十分沉郁。而这种风格,在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太上隐者诗鉴赏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 。 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 )。歌词的作者已不可 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切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 !”而每句又都寓有细微 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 ”开始,“惜”字 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 ”,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 “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相通的 。“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 莫惜 ”,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 ,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 ,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 ”,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