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诗鉴赏大典-第4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酒食征逐,昼夜不分 ,也是意存鞭挞,而赋色清丽, 辞意似依违于美刺之间 。四句“ 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借龙标诗语,笔锋暗指宫庭 ,斥责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一样辞旨微婉 ,蕴藉不吐 。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于对仗工绝之外,尤见使事 之巧,极尽委婉深曲之能事 。“西园公子”指魏文帝 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于“无忌 ”,却是战国时代魏 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韦庄巧妙地把曹魏之“魏”与战国七雄之“魏”牵合在一起,由此引出“无忌”二字。但又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 
  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谴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诗人把这层真意寄托在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号中。由于曹丕和信陵君都是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因此读起来倒象对那些王孙公子放荡不羁的行为津津乐道 , 而容易忽视其微讽的深意。下联“莫愁”同此手法 , 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由于巧妙地使事用典,全诗但见花月管弦,裘马脂粉,真意反而朦胧,如雾里看花,隐约缥缈,不见色相。感叹之诗意藉婉而多讽的风调而显得更为深沉,更加耐人寻味。 
  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征、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子夜歌”是 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 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无忌”“莫愁”,均取双关。 
  “俱是梦”的“梦”字 ,绾上三联 ,既感慨往昔繁华,如梦如烟 ;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 。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是日薄西山 ,“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 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只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此一结句,令人无限怆怀,顿生纸墨。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楚。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 ,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全诗以“昔年 ”领起 ,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由于前六句色彩秾丽,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觉:似乎韦庄是在回味、留恋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其实,韦庄出身于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时他是没有资格进入诗中描绘的那种上流社会的 。 诗中隐含着对统治者醉生梦死 竞逐奢靡的批判 ,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喟。 
  只是由于用语华艳 , 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轻纱,使人乍读之难察幽隐,细品之却有深意。这种曲曲传情、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风韵情调。以华绮侧艳之辞,寄感慨遥深之志,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 。韦庄这首诗 ,正体现了这一艺术特征。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 
  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 
  韦庄诗鉴赏 
  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文宗开成三年(838)停止派出遣唐使 。原先随遣唐使舶来华学 佛求经的请益僧和学问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来。唐朝的商船船身小,行驶轻捷,船主又积累了丰富的气象知识和航海经验,往返中国与日本一般只需三昼夜至六七昼夜,而且极少遇难。这导致日唐之间交通甚繁,日本僧人的入唐比在遣唐使时代更加容易。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他学成归国时,韦庄为他写诗送别。 
  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对异国友人的关怀与惜别之情。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说敬龙 此番归国 ,行程渺远 ,里程不易概指 。虽然《 梁书·扶桑国传 》说过“ 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后来代称日本,若写诗也是这样指,便缺少意趣。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边境已渺茫难寻;这还不够,下面继续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 。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则没有了边 际 ;不能定指 ,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令人向往。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 ,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 ,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 。”船行大海中,最怕狂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常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一帆风顺。用一个“到”字 ,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 “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飙,——行程中不生灾障 。“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 ,连同“船”在一起, 道出海行中美妙之景 、舒畅之情 ;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 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真挚的友情,颇有诗意。 
  诗人美好的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 , 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进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 
  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 
  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 
  扬子江头月半斜。 
  韦庄诗鉴赏 
  诗题中的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唐人喜称镇江为丹徒或金陵。如李德裕曾出任浙西观察使( 治所润州 ),其《鼓吹赋·序》云: 
  “ 余往岁剖符金陵 。”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中堂, 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 ,有感而发。 起二句连用三个“满”字,笔酣意切。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佩戴着炫目的珠宝翡翠,真比吴娃还美,若非仙宫似的富贵人家,哪能如此。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正以此意承接首联歌舞喧阗、花团锦簇的 豪华场面。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说出之,倍觉语新意奇。本来神话中的仙境 ,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 而诗人却反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 ”。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 惊人的豪侈奢。沈德潜评此诗时说 :“只是说人间富 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 
  颈联“攒”、“曳”二字丝丝入扣。雕饰精致的门庭,灯烛辉煌 ,像是红烛夜市一般。歌女们翩翩起舞,彩衣像牵曳着碧空云霞。轻歌曼舞,轻盈摇曳之姿毕现。“夜攒”益显其满堂灯火,“晴曳”更衬出锦绣华灿 。“夜”和“晴”又把周宝夜以继日、沉溺于 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 
  诗吟至此,已把争妍斗艳、溢彩流光的相府夜宴写到绝顶了 ,收笔几乎难以为继。而诗人别具心裁, 毫锋陡然转到了宴会场外的静夜遥天 :“却愁宴罢青 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一个“愁”字 ,道出了清 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迷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酒阑人散 ,月已半斜 ,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 ,北顾中原,兵戈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 伤时 ,怀乡 ,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包蕴了。 
  “月半斜”之“半”,既是实景,又寓微言 。这 时黄巢起义军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 , 地方藩镇如李克用等也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逃 , 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 , 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溺酒色 。这样一个局面 ,岂不正是残月将落,良宵几何! 
  全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写尽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 。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愁 ”,是这首诗贯前彻后的中心轴线。    
  秦妇吟 
  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 
  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 
  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 
  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髩脚斜, 
  红攒翠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 
  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 
  丧乱漂沦何堪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 
  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能为妾解征鞍, 
  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腊月五, 
  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 
  闲凭雕拦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 
  已见街中擂金鼓。 
  居人走出半仓皇, 
  朝士归来尚疑误。 
  是时四面官军入, 
  拟向潼关为警急。 
  皆言博野自相持, 
  尽道贼军来未及。 
  须臾主父乘奔至, 
  下马如门痴似醉。 
  适逢紫盖去蒙尘, 
  已见白旗来匝地。 
  扶羸携幼竞相呼, 
  上屋缘墙不知次。 
  南邻走入北邻藏, 
  东邻走向西邻避。 
  北邻诸妇咸相凑, 
  户外崩腾如走兽。 
  轰轰崐崐乾坤动, 
  万马雷声从地涌。 
  火迸金星上九天, 
  十二官街烟烘炯。 
  日轮西下寒光白, 
  上帝无言空脉脉。 
  阴云晕气若重围, 
  宦者流星如血色。 
  紫气渐随帝座移, 
  妖光暗射台星拆。 
  家家流血如泉涌, 
  处处冤声声动地。 
  舞伎歌姬尽暗捐, 
  婴儿稚女皆生弃。 
  东邻有女眉新画, 
  倾国倾城不知价。 
  长戈拥得上戎车, 
  回首香闺泪盈把。 
  旋抽金线学缝旗, 
  才上雕鞍教走马。 
  有时马上见良人, 
  不敢回眸空泪下。 
  西邻有女真仙子, 
  一寸横波剪秋水。 
  妆成只对镜中春, 
  年幼不知门外事。 
  一夫跳跃上金阶, 
  斜袒半肩欲相耻。 
  牵衣不肯出朱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