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诗鉴赏大典-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西南边区与吐蕃交界处。“殿前军”指鱼朝恩领神策军出征。“天外”言其僻远。“犹驻”言边防紧张。 
  这两句是说雪山之使未回,松州之军犹驻,边防紧迫,外患严重,诗人忧国之情自然流出。五六句从时事转入眼前离席。“醉客”“ 醒客”乃相互饯别之情浓,“晴云”“ 雨云”指景物之变幻多端。三四句言干戈满路,五六句言情浓景丽,境界变换一新。诗人以“醉客”指无心国事者,而以“醒客”喻自己,说自己心事重重,无心酒宴。而“晴云杂雨云”喻人生之变幻无常。七八句以“美酒”、“送老”“当垆”、“卓文君”陈述成都有许多令人留恋之处,结尾似扬而实抑,宽慰或向往美好生活正反衬诗人心情之痛苦,生活之流离漂泊。    
  初 起 
  李商隐 
  想像咸池日欲光, 
  五更钟后更回肠。 
  三年苦雾巴江水, 
  不为离人照屋梁。 
  李商隐诗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不同于他从前那些,充满了低沉忧伤的情调诗,这首却充满了对光明的追求与呼唤。 
  起句,诗以“想像”开头,想像太阳初起之前在传说中的咸池沐浴,闪耀发亮的动人情景。意境奇特。 
  二句转入自身,五更钟响,回肠百转,急盼日出。“更回肠”,唯恐太阳不出,盼望之切。“苦雾巴江”,写作者处境艰难,瘴雾蔽日,潮湿阴暗,不见太阳;“三年”,写诗人留滞巴江时间之长,生活艰苦。实为政治处境的曲折表达。“不为离人照屋梁”,阳光的偏照引发诗人的愤慨,也表达他内心对光明渴望,对幸福的追求。 
  诗人虽在现实中遭受种种压抑、伤害,但并没有泯灭对于光明的渴望,并希望终有一天,明媚的阳光能够闪烁在他的头上。    
  隋 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 
  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诗鉴赏 
  首句直点“乘兴”,写隋炀帝好大喜功,极端奢侈。“不戒严”为不戒备,意谓太平。隋炀帝所以“乘兴南游”,正因天下“不戒严”之故,而“不戒严”又为促使其“南游”之“兴”的原因,故次句接言“省谏书”以写他一意孤行。因“乘兴”故“省谏书”,用“谁省”二字以反诘之。三句说“春风举国”,“从乘兴”、“谏书”上推开一步,直转到“举国”上来,境界为之一变,感情转为更深沉更激烈。“春风”一指南游时间季节,“举国”,是写隋炀帝“南游”一举牵动了全国的人力;“裁宫锦”是写“南游”一举动员了全国的物力。结句承三句,“半作”的重复给人以深刻印象与激促的节奏之感,把“宫锦”与“障泥”、船“帆”相对照,直写皇者的腐朽荒淫,极端挥霍。诗抑扬顿挫的节奏中结束。 
  此诗以“乘兴”为基点,把“南游”、“不戒严”、“谏书”、“举国裁锦”、“障泥”、帆”等不同事物联结起来,贯通一气,一曲一直,一扬一抑,在尖锐对比映衬和多种多样的变换中表达出诗人对挥霍亡国的皇帝的悲愤。    
  马 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诗鉴赏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诗鉴赏 
  这首诗是咏物诗。诗人借物喻情。“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品格高尚;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暗合作者身世。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故哀中含“恨”。但这样的鸣声是徒劳的,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也就是说,作者不肯同流合污,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白费功夫。作者借蝉来表达自己的身世和处境。 
  接着“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两句,把诗人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碧绿的树叶,并不为它的嘶叫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碧本无联系,可是作者却怪树无动于衷,冷酷无情。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蝉,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但从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蝉本可以依托荫庇而绿叶却无情,又是有理的。 
  接下去出现了一个转折。“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自称薄宦。他经常在各地流转漂泊,好象大水中的根茎到处漂流。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使他怀念故乡。“田园将芜胡不归,”想必家乡田园里的杂草遍地,作者思归心情更加迫切。 
  末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结合起来,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诗人自己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命运相似的薄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锺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 
  朱彝尊把这首咏蝉诗誉为“咏物最上乘”。    
  无 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诗鉴赏 
  这是《无题四首》的第一首,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 
  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 
  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 
  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 思念—— 入梦—— 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重过圣女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 
  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 
  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 
  忆向天阶问紫芝。 
  李商隐诗鉴赏 
  这首题目中的“圣女祠”,有人认为实指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的圣女神祠,也有人以为托喻女道士居住的道观。后一种说法可能比较接近实际。 
  不过,诗中直接歌咏的还是一位“上清沦谪”的“圣女”以及她所居住的环境“圣女祠”。古代有不少关于天上神女谪降人间的传说,故诗人很自然地由眼前这座幽寂的圣女祠产生系列联想。“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意为圣女祠前用白石建造的门扉旁已经长满了碧绿的苔藓,看来这位从上清洞府谪降到下界的圣女沦落在尘世已经很久了。首句写祠前即目所见,从“白石”、“碧藓” 
  相映的景色描绘出圣女所居的清幽寂寥,暗透她“上清沦谪”的身份和高洁清丽的气质;门前碧藓滋生,暗示她幽居独处,久无人迹,微逗“梦雨”一联,同时也暗寓“归迟”之意。次句是即目所见而引起的联想,正面揭出全篇主意。“沦谪得归迟”,是说沦谪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