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诗鉴赏大典-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 
  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诗鉴赏 
  “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意思是说,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 
  今日重九兴致来了,一定要和你们尽欢而散。首联即用对仗,读来宛转自如。 
  “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是指人老了,怕帽子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诗人以此为“羞”,因此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这里借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隐《晋书》: 
  “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符合身份。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请人正冠,别是一番滋味。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内里流露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这一联用典入化,传神地写出杜甫那几分醉态。宋代杨万里说:“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此联突然宕开一笔,以壮语唤起一篇精神。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拓开广阔的空间;用“落”、“寒”稍加点染,既标明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 
  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 
  “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自己已如此衰老,又何能久长?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时,还有几人健在?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朦胧,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未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这首诗腾挪跌宕,酣畅淋漓,前人评论说:“字字亮,笔笔高。”(《读杜心解》)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读之更觉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 
  杜甫诗鉴赏 
  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作此诗。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意思是说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首联化用《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牛羊下来久” 
  句中仅著一“久”字,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静寂的村落想象到户内的欢乐。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 
  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怎奈并非自己的故乡!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的字眼,一拗一救,显得起伏有致,曲折委婉地表达了思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 
  这一“自”一“非”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观看山村秋景,“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洒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 
  诗人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却更觉悲凉凄怆: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年,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眼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论说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是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开头四句说,人生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常常彼此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大家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写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尽管长安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意思是久别重逢发现两人都已鬓发斑白。 
  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表现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字里行间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 
  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 
  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描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说明主人内心不平静。主人尚且如此,客人心情的激动,更无须说。 
  “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委婉,耐人玩味。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分明。诗人只是随其所感,信手拈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清代张上若说它“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杨伦《杜诗镜铨》引),正是深一层地看到了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表现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人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将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    
  洗兵马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 
  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 
  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 
  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 
  回纥饣委肉蒲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 
  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 
  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 
  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 
  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 
  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 
  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 
  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 
  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 
  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 
  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 
  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身江海客, 
  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 
  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 
  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 
  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 
  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 
  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 
  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 
  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 
  尽洗甲兵长不用! 
  杜甫诗鉴赏 
  此诗于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两京收复后,相州兵败前,作于洛阳。当时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之势。故诗中多欣喜祝望之词。此诗凡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突变开始。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频传。《诗经·卫风·河广》云:“谁渭河广,一苇航之”, 三句代用此句以表明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因此说“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表达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之功的意愿。以上多叙述,“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充满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 
  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边地的名马(“汗血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汉元帝宴请单于,此借用。)倍受款待,大吃大喝。 
  “穑Вㄎ梗┤狻倍执裆栽⒎硪猓ㄊ艘还岱炊越璞诨劓4印敖菔橐贡ā本渲链耍渚浔泶镎秸私葜猓谧嗉贝伲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