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诗鉴赏大典-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临水,就象塞上的孤城,还象先秦时那样,矗立于越国的西边。它太高了,仿佛跟空中白云一样高;也太荒凉了,似乎万古以来就没人来过。城里空空的,从前的官署早已消失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唯有城上的女墙还在,但已看不见将士们巡逻的身影,只在夜间听见乌鸦在城头啼叫。 
  站在城头眺望,平旷的沙地无边无际,辽阔迷茫;孤零零的夕阳,对着诗人这个远方来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在这荒寂的世界中,诗人想起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诗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古城沧桑,不就是“陵谷变”吗?诗人深深感慨于历史的变迁。但是无知的鸟儿不懂得这一切,依旧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 
  这首诗,寓情于景而又不拘泥历史事实,为了突出主旨,诗人作了大胆的虚构和想象。此城废弃在唐初, 诗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废弃的原因是县治迁移,诗人含蓄地暗示政治腐败导致古城衰亡。因此,次联写城内荒芜,醒目点出官舍、女墙犹在,暗示古城并非毁于战争。三联写四野荒凉,农田化为平沙。末联归结到人迹湮灭,借《十月之交》的典故,暗示古城荒弃是因为政治腐败,导致人民离乡背井,四出逃亡。 
  旧说《十月之交》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诗中激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僧,职竞由人”,造成陵谷灾变,以至“民莫不逸”。 
  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非自然的。荒凉古城,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用以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因此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故而方东树评论此诗说:“言外句句有登城人在,有诗人在,所以称为作者。”(《昭昧詹言》)。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刘长卿诗鉴赏 
  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诗人与他在苏州偶然重遇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因此刘长卿写诗赠别。 
  阖闾城就是江苏的苏州城。从“倚棹”(把船桨搁起来)二字,可以看出两人是在城外江边偶然相遇。 
  时值春初,南方水乡尚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两人在岸上携手徘徊。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谈笑之间,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漫步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目送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 
  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叙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此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如此令人心酸;你此去湖南若有相识的人问起我的消息,你就这样回答他吧—— “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言下之意余生已经没有什么大出息了。唐代,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刘长卿当时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员,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觉得自己当这样的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展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诗鉴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作于第二次迁谪的旅途中。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以寒寂清冷的暮雪山村为背景的风雪夜归图。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幅景色苍茫清寂,是静景描写。一个羁旅之人,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天黑下来了,正急于去寻找夜宿处。但是伫立四望,千山万壑在霭霭暮色的笼罩之下,苍茫一片,远处的山腰间稀疏地横着几间茅草房。这和荒凉孤寂的景色与作者此时的长途跋涉、走投无路以及凄寂孤苦的心境融为了一体。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投宿的情况。 
  在景物的描写上是由远及近,由静转动;在时间上,从白暮写到夜间。“归人”在旷野伫立四望之后,向所见“白屋”的山腰一路奔去,渐近村落时,已经是夜幕降临,风雪交加。犬听到人的脚步声,隔着柴门汪汪地吠叫,向白屋走来的是一个精疲力尽,满身披着雪花的求宿老人。一个“闻”字,既传出犬声,也表现了“归人”的惊喜之情;一个“吠”字,清脆有韵,仿佛轻轻地振动了寂静的山村,使画面由静转动,接着达到动而更静的效果。可以设想当疲惫地奔波在远乡僻壤,风雪弥漫,夜路茫茫,正急于寻村觅店之际,突然听到犬声或看到屋舍的灯光时,该是多么亲切而惊喜。一身的疲劳,只身的孤苦仿佛都被抛撒一空,急切地向前奔去。诗中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描绘了这样的意境,因此才使人如此回味无穷。 
  这首诗所以感人,主要在于诗中所描绘的是诗人从他谪迁的羁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又将这种真情实感连同自己的命运一同注入画面的景色之中。使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从而将读者引入一种非凡的艺术境界,令其产生无尽的遐想。            
储光羲诗鉴赏 
  生平简介 
  储光羲(707…约760),唐著名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天宝十年(751)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 
  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 
  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 
  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 
  维舟绿杨岸。 
  储光羲诗鉴赏 
  这首诗是储光羲《杂咏五首》的第四诗。诗人以清新流丽的语言,描绘钓鱼湾春意盎然的风光。 
  首句,表明诗中的人物是一位垂钓者,在这大好的春光里,他悠闲自得地在河湾里钓鱼。一个“绿”字,描绘出钓鱼湾草木葱茏、翠色欲流的迷人春色。 
  次句,描绘杏花纷纷飘落。雪白、粉红的杏花,与青绿的草木相映照,色彩鲜艳多姿。一个“乱”字,表现出杏花的繁盛、纷乱,渲染春意的深浓,真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二句,由写岸上风光转到写水上景物。这两句细腻地表现了自然景物之间微妙的关系,诗意曲折而丰富。因为河道弯曲而形成了一个深潭,潭水非常清澈,使垂钓者以为潭水很浅。浅水里是不会有鱼的。但垂钓者蓦然看到水面上荷叶在摇晃,才恍然这清潭里有鱼儿在游动,只不过密密的荷叶覆盖着水面,看不见鱼儿罢了。 
  既然水中鱼儿很多,可见潭水并不浅,垂钓者只是“疑水浅”罢了。十个字,意思紧密勾连而回环曲折,从表现清潭、绿荷、鱼儿的关系之中,传达出动人的诗意;同时,还抒写了垂钓者对于大自然的浓烈兴味。 
  在储光羲之前,南朝梁代诗人谢朓的《游东田》诗中有“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就描写了鱼和荷的关系,写得生动活泼。储光羲的“荷动知鱼散”或许受了谢朓“鱼戏新荷动”的启发。但比较起来,谢朓写鱼戏引起荷动,未免太过直露,储光羲写得含蓄婉曲,情趣更浓。以上四句诗,诗人先后通过描绘“绿湾”、“杏花乱”、“潭清”、“荷动”、“鱼散”,渲染了钓鱼湾清幽的环境和浓郁的春光。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两句出人意料地告诉人们:垂钓者,意不在钓鱼,又不在赏春,而是在等待知心的朋友。这真是凭空出奇,将诗引向新的境界,使诗更有情趣和韵味。诗的结构也显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曲折变化之妙。 
  在语言上,首句“垂钓绿湾春”造语有奇趣。五言诗每句限制五个字,所以诗人在这句诗中省略了状·1520·《唐诗鉴赏大典》 
  语副词,以使诗句富于弹性。我们也就可以按照字面的排列,把这句诗中的“绿湾春”,看作是“垂钓”的宾语,这就是说,他垂钓的不是鱼,而是一湾浓绿的春色。这样解释,这句诗的诗意就更浓了。    
  田家杂兴(其六) 
  储光羲 
  楚山有高士, 
  梁国有遗老。 
  筑室既相邻, 
  向田复同道。 
  糗糒常共饭, 
  儿孙每更抱。 
  忘此耕耨劳, 
  愧彼风雨好。 
  蟪蛄鸣空泽, 
  鶗鴂伤秋草。 
  日夕寒风来, 
  衣裳苦不早。 
  储光羲诗鉴赏 
  “楚山有高士,梁国有遗老”首句点出诗中的主人公楚山,即商山,汉代商山有四个有名的隐士,人称“商山四皓”。梁国即梁园,是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梁孝王常把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辞赋家请到梁园里住。这里借“楚山高士”和“梁国遗老”比诗中村居的老人。以下几联写他们房屋相邻,一同赴耕,有干饭同享以及热情待客的情景和生活。“愧彼风雨好”借用《诗经·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句意,对来客表示感激,“蟪蛄”即寒蝉,“ 鶗鴂”即杜鹃鸟,这两句用寒蝉和杜鹃鸟声,表明秋天已至。 
  这首诗着重从农村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表现农民待人接物真诚、热情,心地纯朴。在诗人的笔下,乡村的老人们筑室相邻,向田同道,有干饭共同分享,有儿孙互相照拂。客人来了,他们不只是高兴地款待,甚至还表示感激,忘记了耕田锄草的劳累,诗人抓住几个日常生活的细节,朴朴素素地写出来,便亲切动人地表现了农民们的善良淳厚。诗的后四句,还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和贫苦。尽管是浮光掠影的表现,也是难能可贵的。诗人在山村隐居期间,亲自参加了一些劳动,对农民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性格作风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才能够写得亲切富有情趣。沈德潜认为储光羲的诗学习陶渊明诗而得其“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