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牌好莱坞-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立面。可是等到大家平静下来,我相信理性会成为主流,战争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取。”
瑞林点点头,及时叫停了这个话题,“听上去我们在《60分》的访谈,而不是一个时尚杂志了。”
丹尼尔放松了表情,“你说得对,所以我们需要谈一谈关于时尚的话题是么?我可不太擅长这个。”
“别开玩笑了,你整个颁奖季的红毯都没有得到批评声,前段时间,《w》可是将你选为最会穿衣服的男明星之一。”
“这是我的助理和造型师的荣誉,一般不属于我,我一个人的时候只有牛仔裤和白的、黑的、灰的t恤,冬天就再加上羽绒服。”
“所以你的时尚态度是简约和舒适?”
丹尼尔点点头,“一般没什么态度的人都这么说,不是么?”
“噢,这话可会得罪不少人。”
在瑞林的引领下,丹尼尔开始谈自己的时尚观点。
而在曼哈顿的接头,《vogue》为丹尼尔拍摄了一辑室外大片,世贸中心、虚化的人群、独具一格的着装——一切都在表明丹尼尔是个不同寻常的‘中心’人物!
大片和采访将在《vogue》十月刊上发表。
……
“密集地谈论你的新职位产生了一些影响。”梅丽莎从安迪那里拿过材料,“最近记者们也爱问你这个,你的回答都相当得体,讽刺性的报导少了很多,而且和反战团队都在为你说话,你现在确实成了这一话题的中心人物了。”
丹尼尔眯着眼睛看向窗外,这里是洛杉矶好莱坞,纸醉金迷,谁也想不到,两天之后,在东海岸将会发生什么?
有时候,他也会想要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预言,至少让那两栋大楼里少几个人丧生——但那些都是徒劳的,他知道。
只能等待一切地发生。
第134章态度
没有任何奇迹发生,9月11日,丹尼尔在床上睁着眼睛等待讯息。
这真是一段生不如此的时间。
但他看到时针指向八点的时候,他知道那些疯狂的犯罪者已经登上飞机了,也许这时候已经开始控制驾驶舱。
然后分针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爆炸和疯狂。
当时间到八点半的时候,丹尼尔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安迪正在和厨师为他准备早餐,按照计划,他今天要和戴维讨论《希腊婚礼》的后期情况。
“早安,丹尼。”安迪把餐盘放在长条桌上,紫红色的餐巾铺的没有一丝褶皱,她转头过来看到丹尼尔,“噢,你的脸色不太好,没休息好么?”
丹尼尔坐下来,“我觉得最近可能谈论太多反战的事情了,昨晚一直梦到爆炸和死亡,头疼死了,这不是个好兆头。”
钱宁太太是一位厨艺了得的女士,通常如果丹尼尔要在家用餐,都由她来负责,她来工作还不足一个礼拜,是琼斯介绍的——是她同事的母亲,一个闲不下来的华裔妇女。
“桑德勒先生,你看上去确实不太好,喝杯热牛奶然后再去睡一会儿吧。”
“谢谢您,给我来一杯吧。”丹尼尔冲她笑了笑,“庆祝世界和平。”
等丹尼尔吃完这一顿早餐的时候,全美国,甚至全世界都已经改变了,他没有要求安迪打开电视,一直到他吃完饭,安迪才打开来准备看看早间新闻。
“……我的上帝啊。”
电视里正在直播冒着烟火的世贸中心南北塔。
钱宁太太手上的围裙掉在了地上,她却好无所觉,直到她意识到什么,转头看向丹尼尔。
“上帝给了你喻示,桑德勒先生。”
丹尼尔眼睛直直地看着电视机,即便早有所知,但看到现场的惨状的时候,他还是感受到无比的震惊和难过。
这确实一场大的灾难。
……
整个美国的中心全都转向了纽约,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件事情,至少在新闻上这样的,无论是政客还是费恩·柯林斯这样的活动家,乃至西恩·潘这样的好莱坞明星,都在就这件事情发表看法,当然,绝大部分人保持缄默。
《vogue》在事件发生十天之后,公开了自己的十月刊,这让一直保持沉默的丹尼尔事实上加入了讨论。
不论是福克斯新闻网的记者,还是权利平等联盟的费恩·柯林斯,鹰派的政客,还有煽情的明星——都曾经提及丹尼尔,没有办法,在事件发生的前后,跟战争和袭击最相关的人就是他,媒体还在连篇累牍地报导他的新身份的时候,两座大楼在全美观看电视直播的人的注视下,变成死亡的废墟。
《vogue》的报导放出来之后,喧嚣的讨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菲利普·霍夫曼就在不远处目睹了这一事件的全部过程,所以不停有人采访他,试图获得最新的感想。某种程度上,丹尼尔也是如此,他为《vogue》拍摄的大片,堪称最后一个以纽约世贸中心为背景的工作,在报道中,他甚至直接提及了世贸中心前一次遭受袭击的事情。
总统和他的团队誓言要以暴制暴,联合国对于发动针对中东极端分子的战争提案正在研究。
美国社会被两个态度彻底撕裂开来。
支持发动战争的和反对发动战争的。
丹尼尔在自己的操纵下,被推上风头浪尖,这是一个多么冒险的举动,牵涉到几乎所有阶层——平民、军人、军火商、华尔街、硅谷、白宫以及好莱坞。
“无论如何,丹尼尔·桑德勒,一个22岁的年轻人,被整个美国熟知和瞩目,他对战争的态度不由他自己决定的成为了某一个角力的重点,现在,是他为难的时候了。”福克斯新闻网的主持人在新闻节目中如此说道,“这一次,他不在仅仅属于好莱坞,属于电影。”
丹尼尔依旧在沉默,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汹涌的指责和嘲笑,反战派认为他畏缩不前,想要反悔,主战派则觉得他只是个笑话,并用他攻击反战者。
这个时候的丹尼尔在做什么。
米高梅、狮门娱乐、dd影业终于就《卢旺达饭店》完成准备工作,查尔斯的改编剧本让三方都表示满意,爱德华导演同意担纲,最难的是丹泽尔·华盛顿,他坚持拒绝了米高梅的邀请。但是在事件发生后,他被剧本里宣扬的关于战争的正面态度所打动,终于在数日前接受邀约。
项目的进展之快,确实让人意外,当然,这跟米高梅为这个剧本准备了好几年有关系,原编剧乔治·特瑞这次也参与其中。
在丹尼尔飞往新西兰,为《护戒使者》做一些最后的配音工作的前夕,他通过公关特里弗发布了一封媒体公开信。
公开信的称呼是如此,“致敬在灾难中献生的英雄和丧生的无辜者”
丹尼尔在信的一开始,即表明自己的立场:反对战争。
然后他重新强调了自己在《vogue》采访中的观点:战争并非最优选择,也不能草率而为,他从美**人的生命和阿富汗平民的生命来劝解支持战争的人,“我们已经从同胞的死亡里感受到哀伤和疼痛,为什么还要将我们的军人置于危险的境地。何况,在美国的战机和航空母舰即将奔赴的地方,还有大量的无辜平民可能遭受战争的危害”。
在信的最后,他说,“我无意于在此刻过多地发表看法,某种程度上我将此视之为对死难者的冒犯,但是出于对生者和生命的尊重,我希望能够决定一切的人更加慎重。”
署名“反对战争的丹尼尔·桑德勒”。
尽管这封公开信,被不少人批评为“两不得罪”的油滑言论,但确实帮助丹尼尔从被责难的漩涡里挣脱出来。
费恩·柯林斯在自己的演讲里夸赞丹尼尔“是一个充满悲悯情怀但同时拥有理智头脑的智慧人物”。
……
逼近十月份,丹尼尔结束新西兰的工作,并未返回洛杉矶,而是履行自己巴宝莉代言人的身份,参与了巴宝莉在非洲的几项慈善活动。
接着他就飞抵南非,开始《卢旺达饭店》的拍摄,他饰演的摄影师戏份并不多。
所以在戴维暂时放下《希腊婚礼》的事宜飞到非洲来接手dd影业对预算使用和制片的监督工作后,他在阔别美国一个多月后,重返美国。
第135章抑制
洛杉矶国际机场这天迎来了不少记者,丹尼尔的行程几近公开,但这一次确实不是由他的团队散布的。
丹尼尔的行李里还有山鹰公司为他做的影响力报告——这是山鹰公司的新业务,针对某个人、某件事、某个部门制作一段时间内的影响力报告,当然,出于担心触犯到**权利,这项工作在公共事件上是自由行动的,但是触及个人的时候,只针对个体本身的要求提供服务。
弗雷德的这份报告相当厚实。
时间区间是从丹尼尔担任“反战和和平委员会委员”开始的,一直到十月底。
在热度曲线上,可以很明显看到,灾难前后是被提及的最高峰,发表申明是次高峰,其他时间段都保持在一个高位水准。
报告给出的结论是“影响力得到极大扩撒,在非娱乐领域的提及度大大提升,综合倾向属于正面。”
这份详实的报告,还对丹尼尔每一个行动带来的影响力变动进行了具体分析,比如他接演《钢琴家》和《卢旺达饭店》,比如他离开洛杉矶,在非洲从事慈善活动,还包括他进组出演战地记者等等,这都有助于丹尼尔的团队理解公众的反应机制:什么事情会触痛他们,什么事情能取悦他们。
“丹尼尔,五角大楼说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你怎么看?”
“你是否改变自己的观点?”
“军人家属日前抨击明星的反战言论,请问你怎么看?”
记者们的问题全部都围绕阿富汗战争——确实,战争被认为很快就会结束,双方的实力差距非常大。
丹尼尔在保安人员的护送下,一路向前,并没有回应任何问题。
当然,这无济于事。
媒体总有自己的报导方向。
“无言以对”“全程黑脸”等等描述词充斥在报道的标题里面。
……
“你怎么看?”库萨将一张邀请函交给他,来自费恩·柯林斯,反战团队和知名人士在旧金山召开公共集会,以抗议总统的战争政策。
丹尼尔只是瞥了一眼,就将它扔开了。
“跟他说,我需要对制片厂负责,没法参加。”
影响力之大确实让丹尼尔受益匪浅,但现在一切都没有稳定下来,他随时可能面临反转,这个时候再谨慎都不为过。
“《每日秀》呢?”
“乔恩邀请了我?”丹尼尔皱着眉头,《每日秀》具有特殊的地位,尤其是牵涉到政治的时候,比如现在的丹尼尔,他们辛辣的讽刺,对总统来说相当让人头痛,“你觉得呢,库萨,我有点举棋不定了,倒不是因为它的影响力,而是这是个好机会,彻底地阐述我的观点,而不必再忍受层出不穷的误解和污蔑。”
库萨·达蒙现在已经成为caa最举足轻重的经纪人之一了,对丹尼尔的出演合同叫价已经上浮到1400万,某些代言合同达到3000万的天价。
当然,丹尼尔并未选择,现在钱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能收到这个报价,已经能够证明他的价值所在。
“太冒险了,我不建议现在接受邀请。”库萨显然考虑了不少时间,不过现在他很少给出具体的建议,梅丽莎、特里弗会做这件事情,而不是他。
丹尼尔显然也是偏向这一点的,闻言点了点头。
谢绝《每日秀》的邀请,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一件不太正常的事情,尽管每日收视率一百万比不上热门剧集,但脱口秀的传播性和直接关注度是剧集和电影不能比的,哪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