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天眼-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你真是个神仙,讲得真准,真是想不到你会这一手,难得难得,难怪刘处长说你们了不起。咳,真是不好意思,去年我经不起挑拨,怀疑我老婆和人家有名堂,结果两公婆打了半年架,打烂了四只热水瓶、两个电视机,真是退财又怄气,还不能说出去。生的也是个男孩,没错,我老婆的爷爷是个秀才,我岳父是个老右派,一家子都是文化人,你说孩子托的外婆家的福,一点都没错。老何,你还给讲讲,讲讲我以后的情况……老何拒绝,说:就这么多吧。司机叹道:早晓得老何你会这一手,真想请你替我那几个战友看看,他们总是不得志,看不到前途。老何说:说着玩的,你可别给我们做宣传啊。司机说:我看不是说着玩的。这种事我见得多呢,如今说自己会看相的,到处都有,但是半瓶子醋多,白开水就更多了……

小牟把何氏父子送到家就告辞了,连饭都留不住。

老何送他时又嘱道:可要记住清明节不开车。

到家后,半音对父亲说:这个郭向阳,变得好有城府了啊,以前他可以和你把酒拼醉,现在滴酒不沾了。

老何道:戒酒是好事。这人呢总是要变的,人不可死量,水不可斗量,水不流就是死水,流动了,就活了,一个“活”字,就是变,这变里可是玄机重重呵,所以你外公说过,干这一行不能把话说死,要心细如针,不能马马虎虎。

半音问父亲:你猜猜,郭向阳为什么不叫我们看看那个女子?

老何说:他不是说了,这一次不让我们干活,就是让玩么。

你以为他真的那么大方?他这么慷慨,必有所求,此时无求,必有后求。

可事实上他真是无所求啊。

那我来猜猜看。

听听你的高见。

我猜他是想我们看看那个女子的。

那又怎么不说出来?

他不想先提出来,指望我们主动告诉他。

何必搞这么麻烦,都是几个地方人,还讲什么先后。

你猜他为什么不主动提出来?

猜不出。

很简单,我看他很在乎这个叫心宜的女子。

何以见得?

这个女子比他强,你没发现,向阳每说一句话,都要看看心宜的反应吗?

看得出来。

一个人很在乎另一个人,他必会担心这个人有什么不好,也总是不愿意听到不好的话。他晓得我们看相是爱说直话的,要是他提出来叫我们看,看了好,当然是高兴。要是不好呢,他会承受不了,这也是他不想听到的。所以他想让我们先说出来,那他就主动了。比如说,一个病人从医院里住院回来了,自己认为病好了,还高兴不起来,要是大家都说他好了,那他就真放心了。

有道理,你看郭向阳这个女朋友怎么样?

他不请我看,我才懒得操心。

这是对的,你外公说过,这看相好比是补锅,一个是要补锅,一个是找锅补。要补锅,是真心,心就诚,他就会尊重补锅的,补锅的心情也好,有了当师傅的感觉,锅就必补得好。找锅补,是求人,世上最难的事是求人,求人者,先就低了一等,不会有蛮好的心情,是讨生活的心情,人家看你补锅的眼光,也是高处往低处看。都是干同样的活,心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要过于随便,要看得起自己……

半音说:这个道理,你给我说过好几遍了。

老何叹道:是呵是呵,人一讲现话,就开始老了。

一回到家,郭如玉就来打听她儿子的情况,她问得很仔细,很具体。令人佩服郭如玉的是,她儿子把别人请到省里去玩,竟不请她,而她却一句怨言都没有。郭如玉一来,半音便拿着钓鱼杆出去钓鱼,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不感兴趣的话题,他便躲到一旁去干他的事,从来不委屈自己。

老何陪着郭如玉说话,郭氏作为他梦中情人的地位看来此生是改变不了的了。老何很详细地介绍了他所看到的郭向阳,其中当然要谈到心宜。郭如玉对心宜最感兴趣,话后她埋怨老何没有好好地看看这个女子。老何便给她讲了一遍“要补锅和找锅补”的道理。郭如玉叹道:古人讲得好,妻好一半福,这个化生子常年在外面混,要是有个好老婆管住他,也就能叫做爹娘的放心了。老何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太想多了。

第三部分第十七章头炷香(1)

以前过年,要请裁缝进门做新衣服,要杀年猪、打豆腐、烧压岁蔸,要互相串门拜年、通宵达旦守岁、邀春饭宴请亲友。但这些令人陶醉的美好传统,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很快都消失了。衣服、肉和豆腐是买来的,烧的是藕煤和电炉子,大树蔸看都看不到了,也没有人串门拜年了……

自从修建了阳山寺后,这个本就不该冷落的节日重新焕发了它的光芒和魅力,使广大百姓重新认识到:春节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那么重要。在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阳山寺落成后不久,在既没有人提倡也没有人号召的情况下,突然生出一个不朽的、能够被所有人都接受和参与的活动来,叫做“给菩萨拜年”。

这个活动很快便改变了了丁县千百年来的习惯,把各家各户互相串门拜年的方式化零为整,改作集中去阳山寺给菩萨拜年,从大年三十晚上零点以后到正月初七机关干部上班的这些天,了丁县城最热闹的地方是阳山寺。一天到晚路上不断人、香炉里不断火、寺内寺外不断爆竹声。长途汽车站的上空整天硝烟弥漫,一辆辆满载着旅客的汽车驶进烟药味浓郁的车站,又让欢度春节的人们带着一肚子的烟药味儿离开。屋檐下的算命先生和周边所有的小贩要花大于平时一两倍的力气叫喊,才能够让他们的顾客听清说的什么。了丁县的每一个家庭都会安排出合适的时间,邀齐全家老少以及来家拜年的亲戚,在这个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里去寺庙里走走,烧把香、放挂炮、抽张签、给菩萨作个揖、磕个头、拜个年。许多同事、同学、朋友、街坊一般也就可以在这里碰到,就在这条人挤人的麻石台阶上互道一声新年好,就算是拜过年了。很多很久未曾见面的朋友,大多也能在这里碰到,在外面工作回乡过年的,也会在这里有意外收获,往往能见到很难见到的友人。说是给菩萨拜年,其实也给自己完成了拜年的任务。在这样的气氛中感受过年的欢喜,体会新年的重要,别有一番味道,因而要形成气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因这一新民俗的悄然降临,一个为拜神运动而生的服务体系很快形成,长途汽车站附近的小店子几乎都改成了出售香烛鞭炮和敬神用品的专店,据说一个春节期间,在这小山包上变成烟雾的爆竹不下百万元。

而另一个具有爆炸性效应的动作也自天而降,使了丁县的春节过得更加风光靓丽,使得给菩萨拜年的运动更加瓷实,也使得了丁县的名声大震,这便是阳山寺烧的闻名省内外的“头炷香”。

“头炷香”是每年最早孝敬给菩萨的第一炷香,这炷香是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快进入零点时,亿万人民同声跟着主持人倒数,迎接新的一年降临时的第一秒钟点燃的。

新建的阳山寺里供奉着佛教的观音菩萨、弥勒佛、文殊菩萨,也供奉着道教的太上老君、关公和本地的钟大仙。本寂和尚根据师傅慧觉的旨意,不惜代价把供奉各路菩萨的大殿修得庄严夺目,舒适宽敞,诸神在此和睦相处,共同享受着香火。信徒们要拜佛的拜佛,要求神的求神,各取所需。这烧头炷香究竟是来自佛教还是起源于道教?这个事情要弄清楚,不然这头炷香就不晓得是烧给谁的,受主若没有搞明白,就不知应由佛教徒来烧还是由道教徒来烧。为这事信徒们派出代表专门请教了本寂和尚,本寂明确地回答说这个问题不重要,他说慧觉师傅说过:中国的宗教历来是儒、释、道一家亲,如兄弟般和平共处了几千年,至于头炷香归属哪一家,是烧给谁享用的,这样简单的问题还用得着解释吗?有了好处,好兄弟之间还用得着分个彼此吗?

第三部分第十七章头炷香(2)

这个解释好,大家都愿意接受。

其实在阳山寺落成后的头一年春节,就烧过头炷香。那时本寂穿着那只有在重大庆典上才穿戴的绣着金线的袈裟,为在大年三十晚零点过后来得最早的一位香客亲自主持仪式,所有僧众都穿戴一新跟着本寂高声诵经,迎接新的一年光临,其景象甚是感人。这个感人场面很快被有心人注意了,到第二年,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有一个叫做老万的生意人备了一担好茶叶、两百斤茶籽油、三百斤面粉、五百丈给僧众做衣服的灰色棉布,用一个汽车拖了送到寺里,老万亲自拜访本寂,报名申请要烧来年春节的头炷香。

这是看得起阳山寺,看得起寺里僧众,本寂满心高兴地接受了老万的请求。那年腊月二十八日本寂还把半音找去,让他的弟子把木炭火烧旺,泡上好茶叶,请何半音赶紧帮他抄一部经,他要在这次老万晋献头炷香的仪式上,把这部开过光的经卷作为寺里的礼品回赠给他,以示寺里对烧头炷香的重视。

这年本寂用了最隆重的仪式为老万主持烧头炷香。

本寂提前让他的弟子们向居士和香客作宣传,放出风去,鼓励人们来观看这场前所未有的表演。结果观众挤满了佛殿,达到了本寂的预期效果,这些观看烧头炷香的信徒,因有幸参加如此隆重的仪式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回家去无不要动情地描述给亲朋戚友左邻右舍听,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全县人民都晓得了阳山寺还排演、保留着这么一个了不起的节目。

在这次盛典上,老万还请本寂当众给他求一张功名签,问的是他儿子明年高考的事。老万跪伏于菩萨座前,摇动签筒,本寂亲自替他问卦,求出一签来,乃上上签,签曰:

数载面壁吟诗稿

自将蓝衫换紫袍

再把经文勤读诵

连科及第姓名高

来年七月高考放下榜来,老万的儿子考取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果然高中!此事一时成为百八十里街的美谈。于是那头炷香的盛况再加上菩萨赐予烧香人的无上功德,几经传播,这头炷香便成了一个神话。

本寂是一个很敏锐、很有头脑、很懂世情的和尚,他从头炷香中看到阳山寺的宏远前景。果然到了第三年,阳山寺的头炷香就成了了丁县最难得到的荣誉。

待第二年的头炷香刚刚烧过不到三个月,就有人上门来预订第三年的头炷香。来人一出手便愿付十万元功德钱,支持寺庙建设,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但本寂没有急于表态,只是让人记下了施主的尊姓大名和联系方式,说这事一时还不能马上答应下来。此公急了,马上要付一半定金。本寂一见这情形,心里更有数了,便说六个月后钟大仙过生日,要到那个日子问一问大仙的意见,看他老人家是否同意收下这一笔钱。本寂眼下确实等着钱修学校,但他准备钓更大的鱼,没有急于收这笔也还算令人眼热的定金。

本寂预料的良好局面很快便出现了,一个月后,又有一个老板上门来,他愿出二十万,势在必得要烧来年阳山寺的头炷香。

本寂沉得住气,用同样的办法把这二十万暂且关在门外。

最后的结果是还没有等到钟大仙的生日来临,有人将三十万元现金拍在心念堂的红木桌子上,这样本寂也就不好再说什么要请钟大仙来决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