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乡村首富-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楼几十张桌子已经坐满了将近一半还多,三四十来个人都是些大老粗,要说文化水平大都是没个几点墨水在肚子里,大家都是些村里的干部,抬头不见低头见,也说得开,热闹都很。
“今天是白湖湾开业,这烤鱼我吃过,味道怎么样我先不说,大家都是能人,好不好吃你们自己吃完了心里有个数,卫兵,让他们上菜。”
张文林也算是主人了,也没什么新词,就吆喝了几句,乡下人也不待见这些客套话,人前话好听人后嚼舌根的大有人在,索性也就不废话了,那十来个小姑娘两人一对,一人端着烤盆,一人用铁钩子勾着小炭炉子,把一盆盆浇过酱汁的鱼端了上来,小炉子点了炭火烧得正旺,烤盆被盖得严实,愣是没跑出点味儿来。
虽然好奇,但是也没人好意思先动筷子揭开盖子瞧瞧,毕竟都是村里的干部,虽说不是什么大有来头,那也算是各个村里有头有脸的,心里顿时就跟有只毛爪子挠似得。
为啥,因为那盖子是玻璃做的,一溜儿的透明盖子。虽然有雾气蒸腾起来笼着,但是也看得出来,那脆嫩的红辣椒片青的黄瓜条儿堆在烤得焦黄焦黄的鱼肉上炖了满满一大盆,汤汁翻滚着蒸腾起一团团的白色雾气,光看这菜色不闻这味儿都流口水。
“我说张老板,你这鱼也该让我们吃了吧!”
有性子粗的村干部直接就扯开嗓子喊了,张文林这时间也掐得好,按照坝头这边的餐点,一般中午12点左右就吃饭了,农村里稍晚一些那也是不到1点就吃饭,白湖湾这一顿都已经块1点半了,这饿起来别说是卖相诱人的烤鱼了,就是酸萝卜条就着这些个大老爷们也能扒拉下两大海碗白米饭。
炭火小烤了几分钟,原本就沸腾不止的烤盘开始渐渐发出滋滋的声响,白色的雾气顺着出气孔透出来,不大一会儿,那香味就飘得满餐厅都是,石卫兵带的那两个学徒其中一个跑到张文林身边小声说了句时间可以了,张文林点了点头。
“服务员,把盖子都打开吧!”
一听这话,性子急的哪里还要服务员打开,早就自己捋了捋袖子就直接动手了,散发出来的香味老早就把肚子里的馋虫给勾出来了,都恨不得直接掀开锅子就开吃。
玻璃盖下面有密封条,跟烤盆契合的比较密实的,边缘上有一个原木的夹槽,服务员轻轻按了一下原木那个密封条才翻卷过来,吸附力一消失玻璃盖才打得开。
这一开吃,满大厅都是刺溜声。
“张老板,你这鱼是怎么做的,这味道不一般哪!”
“不一般不一般,辣得够味,鱼肉不腥还香,真是怪事!”
石卫兵的速度已经算得上是很快了,两个烤炉同时烧起来,足足快三十桌人,两个人吃一个烤盆,按照乡下汉子的饭量,一桌子两个人铁定要上两个盆两条鱼,这头一波吃的都是辣味。
玻璃盖子一揭开,辣味散开,那肉香混着拌菜的味道立马就出来了,拇指大小的蒜子都被烤熟,香气四溢,就是闻了都流口水。
用筷子挑开鱼肉上面的蒜子和辣椒片,焦黄肉嫩的鱼肉浸满酱汁,炭火烤沸的酱汁滋滋地在烤盆的底部冒出气泡,味道都渗入鱼肉中,入口鱼肉并不是烂泥一般,反而还略有嚼劲,真是怪异。
张晨吃过的烤鱼少说也有五六种,如果加上街边摊,那十种做法都不止,口味各种,但是混合着酱汁炖出来的烤鱼一般都有了些松软的味道,没有哪一种他吃过的烤鱼,鱼肉入嘴时竟然还保持着烤出来的那种焦嫩口感,除非压根就没开炖的,那是纯粹的烤感。
这自然就是老万家那道秘方的作用,花了几万现金买回来的东西自然不是坑货,老万家祖传的秘方并不是如何烤鱼的技巧,而是一套熬制酱汁的配方。
这种酱汁有烤和炖两种,用来烤鱼的酱汁熬出来跟蜂蜜一样粘稠,紧紧裹在鱼肉的表层,一旦放进烤炉中用炭火烤,酱汁中的辣味、咸味、蒜香、还有各种材料的味道都能融入鱼肉中,那一层油脂则散在鱼肉表层被炭火烤掉,等鱼肉焦熟了,油脂也几乎都蒸发掉了,只剩下焦黄的鱼皮被一层蜜汁一样的东西过着,呈金黄色。
另外一种用来浇在烤熟的鱼肉上放进烤盘里炖的酱汁在冷却后跟果冻一个样,加热后倒在烤盆的鱼肉上冷却粘稠,再将拌菜都放入烤盆后,一旦炭火加热,酱汁就会变得松软如蜜脂。
“张老板,你这个用来炖鱼的酱不错啊,哪里买的?”
张文林笑着摇了摇头,这东西可不好讲。
“这要问我妹夫,我不做菜哪里晓得这酱是哪里买的,这鱼怎么样,好吃就放开吃,吃完厨房里还在做,今天不管饭,就吃鱼。”
“张老板发话了就快吃,吃都堵不住你的嘴。”
哈哈哈!
张文林也笑了,自然这笑的含义还是有区别的。
白湖湾做烤鱼到底怎么样,张文林并不清楚,打一开始的时候,张晨跟他说起这事的时候他也没在意,他连建筑公司和白鹤村里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搞这茬子事,但是等张晨把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一说,他就不得不慎重了。
白鹤村要想发家致富脱贫,光靠搞大棚蔬菜那显然是不行的,倒不是说这个行业不行,而是利润太低,结合成本一看,张文林几乎可以预测到要多少时间才能回本。
张文林生意做了几十年,明白产业的道理,作为一个产业链来讲,大棚蔬菜毕竟是初始产业,没有经过加工,产量就那么多,要想增加收入除了已经认定不可能的增加产量以外,就只有增加价格一途。
但是增加价格你要有噱头啊,蔬菜能有什么噱头,张文林是没想出来,但是张晨知道,蔬菜可以做附加值,白湖湾的水资源能干什么,养鱼,这路子是对的,但是也有附加值。
白湖湾的渔业资源要充分发挥,就必须做高附加值,至少白湖湾的鱼要卖出高于市价的价格,只有这样,渔民才能增收,老张家自然也才能发家致富更进一步。
所以做烤鱼是个不错的出路。
烤鱼这东西,要做出来,做大做强,只有做成品牌,目前国外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还没有在国内市场形成巨无霸的地位,而国内的一些同行业的快餐也没有萌芽,白湖湾以烤鱼为主打,一旦能率先做出品牌,那自然是可以做强的。
白湖湾的鱼,白鹤村的大棚蔬菜,如果用这种方式销售出去,那利润肯定是成倍增长,远远比仅仅是作为渔业和蔬菜生产基地要更有前途,只是这烤鱼到底能不能被市场接受,张文林心里没底。
这开业头一天,场面搞那么大是张文林执意要做的,按照张晨的说法就是开业就开业,直接挂块牌子就够了,白湖湾做的是品牌,一开始就要赢口碑的,等时机一成熟,资金立马就可以到位铺大摊子。
请乡下面的村干部吃饭也是张晨提议的,坝头乡不是什么有钱的乡,乡里也没什么像样的饭店,但是农村里就是图个热闹场面,这烤鱼让他们吃上味儿了肯定有回头客,这宣传的效果比什么都强。
至于为什么不请乡干部,一是由于毕竟不好请机关干部吃饭,二来全乡上下你数得出第二家上档次一点的饭店就算是有本事,关键是没有,一家都没有,这样一来白湖湾也算是占了便宜,店在这里不怕乡里没人来。
一顿烤鱼吃下来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即使是张文林也吃得满脸红光,这东西前段时间石卫兵是做得不少,但是张文林真没怎么吃,倒是被张晨吃了个遍。
这一顿吃下来足足到下午近三点半将近四点的样子才散场,头一天开业也的确惨淡了些,除了中间有两个外地来的客人点了一盆烤鱼尝尝以外,几乎没有点一个单子。
等收拾了餐厅下了班后,石卫兵倒没什么,忙了一天人也疲劳了,倒床就睡,只是苦了刘爱琴,整晚都辗转反侧硬是没睡个安身觉。
第八十章 来客
元旦刚过,白湖湾的生意不好,别说刘爱琴了,就是石卫兵那两个学徒和店里的服务员都没什么精神。
张文林开的工价极不低,白湖湾普通服务员都是700块一个月,在这个人均月工资不过500的年代,应该说算是稀奇了,不说别的,就是绝大部分城镇人均工资大概也只有这个价,有可能还要低一些。
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甚至是还没有上完初中的小姑娘来店里做服务员月入700,如果不是张文林在白鹤村和建筑公司内部消化了这些名额的话,这要是明着招人只怕上门来说情求职的队伍都能从坝头排到张湾去。
白湖湾是张文林独立出资的,石卫兵和刘爱琴来照看这间店张文林原本也是打算开工资,但是张晨愣是没答应,而是商量着让他老子给了股份,毕竟是自家的血亲。
当然石卫兵占有的股份还不足以让他对白湖湾的运营有管理权,只不过管着“厨房”这一块。
石卫兵用手艺也就是被张晨冠名的“首席大厨”的名头在白湖湾占了百分之十五的干股,其余的股份张文林都个人独占了,张晨啥都没捞着,按理说这房子是他发现的,这烤鱼是他提议的,这秘方也是他让张文林买的,还有各种就不说了,唯一的就是没钱。
但是即使没钱,这智力投资也总得占个股份啥的吧,不过张文林的话显然更有道理。
“老子的东西除了留给你还能给别人不成?”
就这么一句话,张晨立马歇菜了。
要说烤鱼的味道怎么样,知道的人其实并不多,白湖湾的鱼肥美这是整个坝头乡人人都知道的事实,可能是吃得习惯了,也有可能是物多人不怪,总之在坝头乡,要说哪个地方的鱼格外好吃,那肯定会被人嗤之以鼻。
再好吃的鱼难道还有白湖湾的鱼鲜美?
江南自古是鱼米之乡,水域宽阔,江河湖泊甚至是稻田里都能产鱼,味道也各异所不同的还有做法的区别,油煎、清蒸、水炖、腌制,做法多样,味道自然也各有不同。
至于这烤鱼的味道如何,那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烤鱼嘛?无非就是烤鸡烤鸭一样的东西,没有真正走进餐吃过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烤鱼事实上是用酱汁炖出来的。
但是吃过一遭,这味道就很难忘记了,自从元旦那日张文林请坝头全乡的村干部吃过这一顿后,杨元庆这嘴里就时常觉得没味道,想来还是那烤鱼惹出来的祸。
“我说老头子,那烤鱼就这么好吃,你一天念叨三次烦不烦。”
“就是啊,爸,不就是个鱼嘛,下午我就去泊湖鱼场买两条回来。”
摇了摇头,杨元庆也是苦笑。
这烤鱼啊你还真去买不到,不过说来也怪,这烤鱼吧乍一听起来也没觉得是那么个吃法,但是偏偏就是那么个吃法,这大冷天的辣椒片黄瓜片一顿又香又嫩,吃在嘴里浑身上下都舒坦,就着口酒那就更没得提了。
杨元庆就是刘杨村的老书记,这老来六七十了乡里还让他占着这位子不放,要说威望吧,刘杨村除了老刘家张文林外父那口子估计也就他了,只不过老刘那人太值坦,心眼儿直,又没这份心,所以村里屡次让他进村委他也没答应。
只是这就苦了老杨家这口子了,一天到晚在村里东家串门西家拉架,不是这家的事没完没了,就是那家的事闹腾,往年村里那些个青壮在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