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乡村首富-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主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别听他们嚼舌根,我媳妇儿没什么事,已经回来了在娘家,过几天就回来。”
  听张文林这么一说,何刘宝心里那点不对劲的想法也烟消云散了,这时后面乡里的干部们已经走了上来。
  “你就是张文林同志吧,这时乡里的王书记,这时刘副乡长。”
  张文林自然认得刘明,刘明本就是本地人,王胜在乡里做乡长何和书记多年,虽然没见过,但是此人也不像一般的干部高高在上,从一身衣着就看得出来。
  要是不注意,还以为这个有些土里土气的人是哪里的老农。
  “王书记,刘乡长,来来来,屋里坐,这刚回来,家里也没怎么收拾,乱得很。”
  一群人进了屋,刘明也不客气,就径直点名了来意。
  “文林啊,这次乡里王书记下来,一是看看下面的工作,给村里拜个年,二是想了解一下白湖湾的情况。”
  紧接着王胜就开口了。
  “文林同志,之前乡里刘副乡长跟你签的那个合同我看了,没什么不对,乡里也没有打算不让你承包白湖湾,但是价钱要改一改。
  这白湖湾是虽然以前是你们张湾队上的私产,但是现在是乡里管着,我王胜也不是要回来自己用,但是你占乡里的便宜就是不对,我也没得几年好干,不怕得罪你,但是白湖湾的合同要重新签,你看怎么样?”
  张文林原本以为乡里的干部这次下来还会弄些手段,但是怎么也料想不到这位王书记就是蛮干,摆明了态度承包可以,价钱要加,而且理由合适,是为了给全乡要钱,不是给他自己。
  但是又不能不承认,这个老书记说的话他反驳不料,幸好他儿子早就料到了不一般的情况,钱他是不会出的,但是这白湖湾也可以不承包。
  略微思索了一番之后,他就直接开了口。
  “王书记,这事我早先也不知道,承包过后占了乡里便宜我也过意不去,但是要加钱那就不是一千两千的问题,一口塘少说也得万儿五六千,我去年虽说挣了点钱,但是光是买鱼苗就花了二十万,里里外外的开支也有近十万,手上的余钱根被就没多少,就指望着来年塘里开渔回笼些款子。
  但是既然乡里现在有这个提法,您王书记也亲自来了,我也不好不表个态,继续承包我是包不起了,这钱我不赚了,我打算把白湖湾除了早先我家承包的那一口以外都卖出去,买鱼苗的本钱我也不要,都捐给乡里。
  但是,这钱不能给乡里用,我打算自己成立一个施工队,修一条从乡里到队上的水泥路,各个村里出人手,我出钱买材料付一部分工钱,乡里多少年没修路,要修这条路各个队上也没意见,王书记您看这样行吗?”
  张文林一说完,不光是王胜,旁边的刘明何刘宝都一脸震惊的互相瞪着眼,不能说张文林这个想法不令人震惊,这简直就是坝头乡数十年未有的大事。
  坝头到张湾的路有哪一任乡领导敢提修字,这不光是乡里财政困难问题,就是协调各个村都难,如今他张文林竟然想干这事,但是转即一想到钱不用乡里出他们脑中就愈发地转开了。


第十四章 鱼塘的破产方案

  张家好大的手笔!
  这事搞不好还真能成,乡里出面修这条路反而还没有张家出面带头修来得容易,这是张家自己出钱修路,下面的那些个村没什么好扯皮的,统一不了意见大不了拐着弯绕远一点修,但是乡里出面不敢这么做啊。
  屋子里的几人相视一眼纷纷露出一股震惊之色。
  乡书记王胜顿时便陷入沉思之中。
  相较于一小撮混日子的基层领导而言,王胜是坝头本地人,对坝头有很深的感情,他明白这一条路对坝头有怎样的意义,不说其他的,光是这一条路能修起来的呼声,在全县那也是头一号。
  但是张家捐款修路这件事情,乡里是不光彩的,得想一个两全其美不让乡里掉份的法子,若是传出乡里逼迫张家修路的声音,那就不是政绩而是劣迹了。
  “文林同志,你这个想法好啊,这条路你要是修起来了,我们坝头乡上上下下七八万百姓都要感谢你,但是呢,你要有个妥帖的法子,要不然这路修不起来。
  这样吧,既然你打算出资修路,白湖湾那些个鱼塘就按照你的法子来处理,你手里有三年租期,乡里就交给你了,不过这丑化说在前头,三年后乡里肯定要收回来重新处理。
  至于修路的事情,先不急,我回去后立刻召集各个村的书记和主任开个会,乡里也不占你便宜,这条路就是你们老张家出资捐款修的,乡里动员各个村出人力分段修,伙食工钱乡里出一部分,这条路由乡里领头修,你看中不?”
  “由乡里领头修?”
  张文林一听这话后立马就明白了王胜的意思,看来乡里在乎的也是这修路的名声,不过承认张家捐款出资那就够了,民不跟官斗,这样也成。
  二话不说,他便点头拍了板,唯一提出的要求就是提出希望由乡里的胡德平副乡长负责跟张家联系整这件事情。
  王胜闻言略有深意地看了张文林一眼,但是这个老书记也不想在临退前管那么多闲事,这条路修好就是他最好的退路。
  随后果然没出三天,这边还没过完小年,乡里果然就开了紧急会,随即就报了县里立了项,阖乡上下,一时之间都在热议。
  “张家要出资修路!”
  “张老大那小伙子挣了大钱,倒是没忘了祖宗!”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别到时候路没修,就是铺了层土糊弄我们!”
  “--”
  随着乡里把这件事情宣传开,张文林也忙开了,还没开春,就从队上挑了五六个汉子,一连忙了好些天,把鱼塘里的鱼都拉了起来放到网格箱里,除了自家的那口塘之外,都一一做好围栏,标上了数字以及当初放养的鱼苗的数量和种类。
  “文林,这些鱼塘你真要卖掉?”
  村里的几个汉子都有些眼热,张文林家这一年不到的变化他们是看在眼里的,大家都不是傻子,要说没挣到钱那肯定是假的,无非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能出那么大一笔钱修路家里能不剩钱吗,听说了那一条路修下来没个三四十万是不行的。
  张文林打算把卖鱼塘的钱都捐出来修路,那也是被名声所累,全乡的人都知道他老张家发了财,这钱是自己挣的没错,关键就是乡里有人推波助澜,硬生生地把张家给逼到了角落里。
  你老张家挣了钱无所谓,承包白湖湾也无所谓,关键就是你用极小的代价承包了白湖湾偏偏还挣了大钱,这就有问题了,人都是这样,见不得别人得了好处占了便宜。
  张文林这时候也不得不暗自为自家那小子想的那法子叫好,剩下的鱼加上自己家那口塘的鱼卖掉至少还能积十万块钱,家里信用社里的存款已经70万打底了,就是卖塘的钱一分也要不回来,扣了成本两年也等于挣了七十多万,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关键是,老张家名声也有了,这条路一修,不要说在坝头乡,就是在百崇县,独自出资修一条通村的水泥路,老张家也恐怕是独此一处别无分号。
  “乡长都来说话了,这鱼塘不卖也留不了,放在手里迟早要惹事,不如早卖掉好,只是可惜了我放的鱼苗,涨了小半年了,恐怕分量重了不少。”
  要说张文林没有一点舍不得那绝对是假的,这鱼塘花费了多少力气才从乡里承包下来,不说别的,那二十多万的鱼苗放下去,养个三年,来年起网打鱼的时候,那又是一个百万。
  不过儿子说得对,枪打出头鸟,老张家虽说挣了点钱,但是在乡里也不是什么名人,别说名人,就是在张湾那也是数得着的破落户,不是他张文明这几年在外面挣了几万块钱回来,恐怕村里都没几个人把他当回事,这个节骨眼上不让步给乡里送个台阶下,恐怕以后就没好果子吃了。
  不过,这台阶送那也得送得好,老张家不能平白给他人做了嫁衣,这路,一定要修起来,哪怕是卖塘子的钱一分钱也不要也的修好。
  “那我们能不能也从你手里承包一口?”
  张文林一听这话就知道队上的人果然也动了心思,他叫的这几个人还是本家处得好的几个,既然他们都有这心思,村里其他人定然也是有的,鱼塘一共就二十几口,乡里乡外的想要的人已经不止五十个了。
  “这样吧,乡里的意思是要把路修好,所以二十几口鱼塘三年的承包费一口下来恐怕也不低于万把块钱,再加上我当初放的鱼苗,现在算起来就是不多那也得有万把两万块了,一口塘往少里说要两万块钱,一分都少不了,有些位置比较好的,鱼种好的,恐怕三万往上。
  这样,你们如果去拍卖的话肯定买不到,即使买到了花的钱也多,多了没有,但是我们张湾队上我留两口塘,你们一个人不行,多几个人合伙承包下来,别的我不敢多说,养一茬鱼,到97年底往少里说,一口塘也能挣个三五万,就是三个人合伙一人也能分一万往上,这活也花不了时间,就是你媳妇在家光看(kan)口塘都成。”
  几人闻言对视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火热,这事委实做得。
  第二天,天还没大亮,三月初也差不多立春,不过今年春来得晚,天还没亮堂的时候照样冷的哆嗦。
  不过最近天气似乎有转暖的趋势,张文林披着那件破大衣,一大清早就提着水桶往塘边上走去。
  儿子张晨去了他外婆家,这小子过年也着实没过安分,听石秀红讲,他半大个小子愣是拉着人家乡里的副乡长在屋子里说了半天,然后就背着自己老子把自家鱼塘给卖了,自己刚到家那小子就溜号了,生怕老子揍他。
  不过看那小子说的,鱼塘由于外力介入经营不下去了,必须实施破产,现在鱼塘破产不破产不重要,重要的是张家似乎摊上了一个**烦。
  这修路说好说,但是做起来千难万难,不过他前几年在上海搞得就是建筑,这修路建桥造房子都是暴利行业,按照儿子张晨说的意思就是自己花钱自家挣。
  卖鱼塘的钱我挣不下来,但是这修路总能挣回来一些,虽说这钱本来就是自家出,关键是儿子张晨的另外一个说法让他动心了。
  他老张家不可能养鱼养一辈子,而且张文林也弄不亮堂,不知道为什么他仿佛觉得儿子很反对在这几年继续养鱼,自家那口塘的鱼也坚持要在97年就起网。
  更重要的是,除了养鱼,儿子认为老张家应该换个路子,这条路子不是别的,就是做老本行,搞建筑,这次修路一是为了给乡里下台阶,而是为了给老张家攒人气积累名声,这第三就是为了能通过修这条路拉一支队伍起来搞建筑。
  这条路虽说简单,但是中间的规划、各村协调、财务、施工、联系材料都是建筑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真能拉起一支队伍,张文林有把握打开局面,本钱有了,人脉有了,到时候老张家转型就不是问题。
  自然张晨也不会说得这么露骨,他只是起到了点醒自己老子的作用,以张文林的知识和阅历想到这些也不足为奇。
  张家的鱼塘肯定是要卖的,但是究竟是怎样一个卖法,张文林心里还没底,一想到儿子张晨那胸有成竹的样子,张文林就在心里暗自捏了一把冷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